本報濟南12月14日訊(記者呂華遠通訊員燕永然)到2007年底,我省將力爭建立比較規范的醫療、教育、住房等城市專項救助制度和農村醫療救助制度。這是從今天召開的全省城鄉專項救助制度建設會議上了解到的。
所謂專項救助制度,是指在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或特困救助制度)的基礎上,為解決困難群眾
在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實際問題,政府通過立法或制定規章等形式,對救助的申請條件、內容、資金等作出的一系列政策規定。專項救助制度包括許多方面,目前主要是指醫療、教育、住房救助和司法援助等制度。
根據今年5月份的調查,全省城市低保對象中,參加醫療保險的占9.3%,患大病的占4.42%,患常見病的占9.54%,因病致貧的占17.28%;在農村貧困家庭中,也有39.8%的是因病致貧,給他們帶來了很大的經濟和精神壓力。
我省將分階段逐步建立各項救助制度。城市醫療救助工作中,在今年青島、煙臺、威海3市建立制度的基礎上,濟南、東營、濰坊、淄博、泰安和濟寧6市要在明年內建起制度,其他市要確定1至2個試點縣(市、區);2006年,萊蕪、日照、棗莊3市要建起制度。爭取到2007年底全省17市全面建立起城市醫療救助制度。教育、住房等救助也要按照這一時間表開展工作。救助方式采取優惠減免和專項補助相結合、以補助為主的辦法,實行封頂式救助。當前,各地實行的最高限額一般是5000元,也有的根據當地經濟條件上浮這一標準。
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建設上,在今年抓了20個試點、有35個縣市區開展醫療救助的基礎上,明年開展農村醫療救助的縣市區要達到70個,青島、東營、煙臺、威海和萊蕪5市要全面鋪開,力爭到2007年底全面建立起農村醫療救助制度。
責任編輯:孫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