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與歐盟談判“伽利略”項目中方負責人今晨透露“伽利略”計劃將推遲
中國投資兩億歐元,是加入歐洲全球定位系統計劃唯一非歐盟成員國
中國科技部:歐盟內部推遲“伽利略”計劃
“伽利略”計劃是全球第三個衛星定位系統,目前中歐正在進行合作談判。
中國科技部國際合作司歐洲處處長尹軍今晨(15日)向記者介紹,“伽利略”計劃原計劃在2008年投入使用,但因技術和管理方面的原因,還有資金方面的原因,使該計劃實施起來有些滯后。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歐洲參與這個計劃的國家太多,不便協調,造成各項工作緩慢。“伽利略”計劃要推遲投入使用的消息是在參與該計劃成員國內部宣布的,對外還沒有宣布。
據尹處長介紹,中國目前還沒有向這個項目投入資金,但正在準備進行投資。中國參與這個合作計劃的主要是工程技術人員,也有一些科學家。
尹處長說,中國與歐洲太空局已經簽完了協議,現在正在談具體的項目,包括空間段、地面段、應用段和開發段。
尹處長說,“伽利略”計劃要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還是按原計劃在明年發射。這顆人造衛星是由英國一家小公司制造的一顆比較簡單的衛星。它主要用于頻率試驗,尹處長說,中國在這個計劃中擁有的權利具體來說就是:參加系統建設、參與系統管理、參加系統管理當中的決策權利并擁有研發過程當中的知識產權;我們承擔的義務是:在勞務、技術、物資方面為該計劃盡自己的義務。
尹處長說,科技部國際合作司歐洲處負責與歐盟談判,現在所有大的談判項目都談完了,但具體的項目和技術細節現在正在談。
歐盟本月10日宣布,歐盟25個成員國同意,推動歐洲開發的全球定位衛星系統“伽利略”計劃進入“部署和使用”階段,預計首顆軌道衛星將于明年發射升空。
歐盟負責交通事務的委員雅克·巴洛10日說,
“伽利略”計劃總投資48億美元,預計每年開發費用為2.88億美元,將創造至少15萬個就業機會,計劃實施后將收回117億美元。巴洛還說,許多非歐盟國家對參與“伽利略”計劃感興趣。印度、中國、以色列、巴西、俄羅斯、墨西哥和摩洛哥均對投資“伽利略”計劃感興趣。
在明年2月之前,歐盟將選定一家公司運營這一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歐洲稱該系統將用于監視危險船只、交通擁擠和動物運輸等民用目的,其誤差不超過1米。
衛星定位系統 全球只有兩種
目前世界上只有兩種全球導航系統——美國的GPS和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分別被美國軍方和俄羅斯軍方所控制。一旦需要,美國軍方或俄羅斯軍方可以隨時切斷向其他國家用戶所提供的服務。
美國GPS系統
1973年開始研制,于1994年全面建成。它由繞地球運行的24顆衛星組成,利用這些衛星發回的信號,地面的接收器可以確定自己的位置,并能準確地發現目標。目前,GPS為世界各國所采用,這給美國帶去了巨額利潤。據統計,隨著衛星定位導航的應用日益廣泛,其市場價值逐年上升,僅從2002年到2003年就翻了一番,達200億歐元。
為了防范“敵對國家”軍隊利用GPS威脅美國,美國只向外國提供低精度的衛星信號。同時,美國也保留著隨時切斷向某些國家和地區發送信號的權利。“科索沃戰爭”期間,美國關閉了整個巴爾干地區的導航信號,以防止南聯盟的防空系統利用GPS與美軍作戰。
俄羅斯“格洛納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
“格洛納斯”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英文字頭的縮寫,是前蘇聯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建設的與美國GPS系統相類似的衛星定位系統。目前此衛星網由俄羅斯國防部控制。
“格洛納斯”空間部分由24顆衛星組成。俄羅斯對“格洛納斯”系統采用了軍民合用、不加密的開放政策。其應用普及情況遠不及GPS。
英國《商業周刊》10月24日報道稱,由于中國和歐盟合作的“伽利略”計劃,打破了美國在全球定位領域的商業壟斷和軍事優勢,美軍已制定了一份詳細的作戰計劃,在必要時摧毀
“伽利略”衛星定位系統的衛星。
美國同“伽利略”系統的“爭執”,其主要原因是出于直接的商業利益和軍事價值。美國對衛星定位市場的長期壟斷為其帶來了大量的商業利益,據統計,隨著衛星定位導航的應用日益廣泛,其市場價值逐年上升,僅從2002年到2003年就翻了一番,達200億歐元。
今年6月,歐盟設法與美國達成協議,使“伽利略”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共存。
投資兩億歐元中國握手“伽利略”
目前中國的衛星導航應用大多數建立在美國的GPS之上,在特殊情況下,美國一旦關閉中國的GPS信號將給中國造成嚴重后果。因而中國一直在尋求衛星定位導航的多元化。
中歐協議規定,在“伽利略”計劃預算總投資的34億歐元中,中國投資部分將達2億歐元。中歐在“伽利略”計劃中的合作是一種互利的合作,一方面中國較為成熟的載人航天、衛星及運載火箭等技術可資歐方利用,另一方面該計劃的實施也將有利于中國經濟發展,并有助于提升中國的交通運輸、信息通信、基礎研發水平,還將為中國制造大量的就業機會。
“伽利略”計劃中歐合作大事記
1999年 中歐展開對話
2003年10月30日 中歐雙方簽署合作協議,被稱為中歐“伽利略計劃”合作的政治協議。
2004年10月9日
中歐簽署“伽利略”計劃技術合作協議。意味著中國成為正式加入“伽利略計劃”的第一個非歐盟國家。將擁有這一系統20%的所有權和全部使用權。
“伽利略”計劃
“伽利略”由歐盟的戴姆勒·克萊斯勒研究和科技中心研制,它由均勻地分布在高度約為2.4萬公里的3個軌道面上的30顆衛星組成主系統,其中27顆衛星為工作衛星,3顆為備用。“伽利略”系統的基本原理與GPS相似,但與GPS不同的是,“伽利略”系統主要服務于民用,比GPS系統更為先進可靠,其定位精度達到后者的10倍,也就是說可以提供誤差不超過1米的精確定位。伽利略計劃在2002年得到了歐盟的正式批準,預算總額大約為34億歐元,其目標是在2008年前建成一個覆蓋全球的民用衛星定位導航系統。這一系統的建成將打破美國獨霸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格局。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