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樓市需求還是泡沫
數據暴露非正常發展問題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國房景氣指數報告》指出,今年前10個月,我國商品房的平均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1.7%。
房價的不斷攀升,讓消費者不知所措。而政府不斷出臺的宏觀調控政策,猶如一道道沖擊波,給房地產市場帶來前所未有的震動。
人們有理由為房地產市場的繁榮歡欣鼓舞,也有理由為房地產市場過熱引發的種種風險憂心忡忡。
“泡沫”之爭敲響樓市風險警鐘
2004年,關于房地產“泡沫”的爭論成為房地產市場一個貫穿始終的話題。在有關房地產“泡沫”的新聞中,易憲容是出現頻率頗高的三個字。2004年7月中旬,這位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學者發表了《謹防房地產業要挾整個中國經濟》一文,提出國內房地產業挾持著中國經濟,如果讓國內房地產的泡沫任意地吹大,泡沫的破滅不可避免,而最后承擔這種泡沫破滅的只能是國內各銀行。
反泡沫論的代表是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該中心10月份對外公布《怎樣認識當前房地產市場形勢》的課題報告,通過對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所做的分析和判斷,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在有真實需求支撐的前提下,即使局部地區可能出現房地產過熱或結構性過剩現象,也不能就此判斷房地產已經是“泡沫經濟”。
“泡沫”之爭,對于多數消費者而言似乎有些霧里看花。然而,爭論,意味著關注,無疑為防范房地產市場的風險再次敲響警鐘。
數據背后暴露非正常發展問題
數據,往往是分析經濟現象的有力工具,來自權威部門的統計數據,給我們描繪出的卻是一個充滿矛盾的房地產市場。
在國家宏觀調控措施相繼出臺的情況下,房地產投資增幅前8個月的統計數據比一季度回落12.3個百分點。這一數據顯示,政府部門宏觀調控的作用正在顯現。而最新公布的前10個月的統計卻顯示,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增幅比1至9月提高0.6個百分點,這一數字出現了反彈。與此同時,房價一直舉高不下。
在商品房銷售旺盛的前提下,空置時間長的房屋面積比重增大。10月末,全國空置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商品房面積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5.9個百分點。盡管空置率的概念在不同的人看來有不同的解釋,一定數量的空置面積有利于調節房地產市場,但是空置占壓大量資金,易形成不良資產,其中的風險令人擔憂。
一方面是需求旺盛,一方面符合百姓購買力的經濟適用房供應比例卻在下降。數據顯示,1至8月全國經濟適用住房投資占開發投資的比例由去年同期的6.2%下降到5%,部分地方經濟適用房供應量減少更加明顯。一個健康有序的房地產市場必然要滿足大眾的需要,然而少數人買得起的房子源源不斷,多數人只能望屋興嘆,這種現象顯然是和健康有序相悖的。
樓市調控要抓三個關鍵問題
房地產市場的冷熱與否,對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合理的繁榮,能拉動國民經濟增長,非正常的發展,則會給國民經濟帶來直接的沖擊。
面對目前房地產市場的形勢,業內專家建議,下一步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要抓住幾個關鍵的問題:
要繼續關注困難群體,繼續完善針對中低收入居民的廉租房和房租補貼制度,增加經濟適用住房建設規模,切實解決低價位住宅供應不足的問題。
對于具有給房地產市場“輸血”功能,同時承擔著房地產市場風險的金融機構,必須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銀行管理和控制金融風險的能力。要促進房地產開發行業融資的多樣化,推進住宅擔保、住宅抵押證券化等多種金融工具的實施和使用,以分擔房貸風險。
針對目前房地產開發商與購房者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建議加強房地產市場信息系統建設,規范中介服務機構的行為,提高各類房產市場的透明度,逐步形成反映房地產真實供求的房產價格,更好地發揮市場功能,改善投資結構,引導合理需求。
特約編輯: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