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李德萍:
暖冬可能成為資源
我們現在提出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的概念。也就是說,氣象工作做好了,可以是一種資源;做不好,可能危及安全。暖冬,這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從1987年開始,不斷地出現,而且科學界對它未來的走勢已經有了
共識,那就是全球大氣變暖將是人類面對的嚴峻考驗。暖冬已經不再單純是一種自然現象,它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對工農業生產也產生了影響。然而,我們對暖冬還缺少深入的研究。人無力改變大自然,卻可以認識和利用大自然,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需要更深一步地研究暖冬現象,更大地發揮暖冬的資源作用,減少它帶來的危害和損失。
黃海水產研究所教授雷霽霖:
暖冬對漁業影響有待探討
就目前情況來看,暖冬對青島的水產養殖方面影響不大。因為現在水產養殖的生產方式已經工廠化了,受自然界的影響較小。如果說有影響的話,從正面影響來說,由于水溫降低速度慢,魚類的生長期可能更長,產量可能會提高;從反面來說,溫度高,細菌、病毒繁殖更快,發生病蟲害的可能性更高。總的來說,水產業對暖冬現象還缺少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市農技站站長王志良:
因暖冬調整農業生產
與15年以前相比,我們冬小麥播種已經推遲了半個多月,盡管如此,暖冬還是會造成冬小麥長勢過快,養分過多消耗,如果來年的管理和追肥跟不上,將影響小麥的產量。但另一方面,暖冬對蔬菜冬季大棚卻是有利,高氣溫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產量。而冬大棚是農業新的經濟增長點,近年來迅速發展,全市已經達到9萬畝。此外,暖冬還會使病蟲害增加,這是對農業的不利影響。總之,農業與天氣關系密切,根據暖冬的特點,調整農業生產,是非常重要的。
青島紫文企業策劃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德才:
讓暖冬成為商機
應該看到,暖冬這種反常的自然現象對于商家來言,也許正是商機所在。事實上,每次形勢的逆轉,都可能蘊藏著商機。對于商家來說,第一,這是對戰略思維是否成熟的一次檢驗。當今的商業已不應再憑感性運作,應該站在戰略的高度審時度勢,對包括自然環境在內的所有外來的變化有審視、判斷、應對的能力;第二,真正的企業家能夠在變化中調整思路。暖冬,當冷不冷,人們的需求因此而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是有規律的,認識并利用這種規律,暖冬就可能成為商機;第三,如果一種反常的現象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已經成為趨勢的話,商家應該相應制訂縝密的計劃,不僅對可見的因素做出反應,而且應該有一個更長期的戰略計劃,對不可見因素做出預測。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羅勇(新華社稿件)
暖冬會給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帶來“弊利兼有”的廣泛影響。尤其是防疫疾病工作不能掉以輕心,特別是一些常被疏忽的衛生習慣,時刻都隱藏著疾病隱患。
暖冬會給農業生產帶來有利的一面表現在,農作物不用采取防寒、防凍措施;蔬菜可連續生產,農作物復種指數增加,可變一年一熟為一年兩熟,使北方地區糧食產量增長;有利于南方各種優質高效果木北上;旅游業、冬修農田水利建筑施工等,可因暖冬獲利。
但暖冬也會給農業生產帶來影響,表現在不利于消滅農業病蟲害,病害蟲容易傳播。研究認為,隨著我國平均氣溫的逐漸升高,主要農作物害蟲每年可增加一代,病蟲害向北蔓延100-700公里,農藥用量增加20%—100%。
專家表示,伴隨著暖冬的來臨,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支原體肺炎、麻疹、風疹、百日咳、軍團菌肺炎等呼吸道傳染病發病率顯著增加。因為暖冬適合病毒、細菌生長、繁殖、傳播。暖冬帶來氣候干燥,長時間使用暖氣、空調,會使人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并降低呼吸道黏膜的防御機能。此外,暖冬會導致大霧天氣增多,空氣污染加重,空氣中有害粉塵和致病微生物增加,容易造成傳染病傳播。
為此,專家提醒公眾要培養良好的個人健康生活習慣,做到勤洗澡、勤換衣、勤曬衣服和被褥,保證清潔衛生,飯前便后和外出回家要洗手。盡可能不到空氣流通不暢、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去。重視居室衛生,每天室內應通風換氣,保證居室空氣清新。要及時打掃房間衛生,清理衛生死角,同時要保證居室空氣濕潤,可使用加濕器或在地上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