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二一”家庭(即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四人、父母二人、孩子一人的家庭類 型)大量存在的同時,上海、北京等地一些有較強經濟能力的人,正流行以繳納高額 罰款和到國外生小孩等方法,讓自己擁有第二個、甚至第三個孩子。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現行生育政策越來越難以適應形勢。3月10日,中央
人口 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的召開預示著計劃生育政策即將作出重大調整。
請看《外灘畫報》記者賀莉丹、金雁的文章。 每當逛商場的時候,丁鵬(化名)的目光經常會不由自主地跟著那些推著嬰兒車、抱 著幾個孩子的老外轉。
3年前,他和妻子吳雪(化名)擁有了他們愛情的結晶。但他一直渴望能再添個 孩子,“我不想讓我的女兒寂寞成長!倍※i說。而根據當時的計劃生育政策———
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且在間隔4年后報請計生部門同意才能獲得生育二胎的資格 ,丁鵬夫婦不符合這個條件。丁鵬決定“先斬后奏”。一年半前,他如愿以償。但他 至今還沒去給超生的第二個孩子報戶口!巴蠡跊]在妻子懷孕前全家移民海外,這 樣,第二個孩子一落地就能取得外國國籍!9月3日再提起當年往事,丁鵬有些無奈 地說,“實在沒有辦法,我愿意繳納8萬多元的‘社會撫養費(即超生罰款)’,換取 孩子的戶口!痹诙※i的生活圈子里,生育兩個孩子早已成為公開的秘密。30歲的丁 鵬是一家知名IT企業的中高層職員,年收入數十萬元。這個由民營企業家、私營業 主、海歸派以及企業中高管理層等構成的新富階層,正流行以繳納高額罰款和到國外 生小孩等方法,讓自己擁有第二個,甚至第三個孩子。但從今年4月15日起,“丁鵬” 們不需要再這般為生第二個孩子大費周折了,上海市取消了二胎生育間隔4年的規定 。
二胎夢想
讓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長,是丁鵬考慮生養兩個孩子的首要因素。“獨生子女成長 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養育的風險也很大,如果一旦夭折,父母會痛不欲生!倍※i 說。
良好的經濟實力為他的決定增添了理由。“以往的說法是‘越窮越生、越生越 窮’,但現在,能生兩個孩子的基本上是比較有經濟基礎、學歷也比較高的人群,他們 希望讓后代有個更好的環境,而很少考慮到經濟成本!倍※i說,他現在的日子過得 非常充實,而且充滿樂趣。婚姻家庭專家徐安琪在今年年初所作的一項調查中發現, 目前上海的青年男女中,教育程度高和經濟收入高的“雙高”人士,對生育第二個小 孩的興趣最大。
同樣現象也發生在中國其他城市。零點調查公司進行的“城鄉居民生育意愿調 查”顯示,北京、廣州、武漢、西安等地的白領,想擁有第二個孩子的人比希望只生 一個小孩的人多了34.6%。
2002年,江蘇省有人大代表建議將生育政策進行微調,允許博士、碩士這類高素 質的人生二胎,借此來提高人口素質,結果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因涉嫌學歷歧視 ,動議最終被否決。為得到夢想中的第二個孩子,新富階層情愿為此付出“社會撫養 費”。在上海,這一筆費用是超生子女出生前一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 倍,但對他們而言,這筆錢并未帶來太大的經濟負擔。而現在,他們又找到了移民這條 捷徑。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社科院的調查結果顯示,在一胎政策未松綁前,近四成的人 考慮到國外生第二胎。
上海放寬生育政策
這一局面在今年4月15日有了變化。上海市對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進行了微調, 取消了原《上海市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中允許生育第二個孩子的夫妻應當有四年 生育間隔的規定。上海市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夏毅說,這是上海首次以地方 性法規的形式,對人口綜合管理以及政府各相關部門在人口綜合管理中的職責作出明 確規定。
上海將放寬一胎化的生育政策,其實去年年底就已經在上海廣泛傳開。在南京東 路街道計劃生育生殖保健綜合服務站站長田如鳳的印象里,從那時起,跑來咨詢二胎 政策的人就猛然多了起來。上海眼下是中國最繁華富庶的城市。但自1979年起,上海 即邁入了老齡化城市行列,領先全國21年。上海市統計局的數據還顯示,自1993年以 來,上海戶籍人口自然變動已連續10年出現負增長。這也就是說,上海正式居民的自 然死亡率已經超過了出生率。事業和生活壓力,使許多市民不想生,甚至恐懼生。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報顯示,上海市60歲及以上老人已占上?側丝诘18. 4%,專家據此預測,到2030年,上海市民中平均不到3人就有一個是老年人。正如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 所所長、人口經濟學博士李建民教授所說:“上海的老齡化比其他城市更為突出,這 構成了放寬生育政策的重要前提。”夏毅認為,這一調整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在老齡 化日益凸顯的情況下,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與控制人口數量,已經同時成為 上海市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的目標!罢M用褡灾髡{節生育計劃”,夏毅說, 在生育實體和總量都沒有變化的情況下,政府從單向的行政調控轉變為同公眾的雙向 交流,能夠達到一定程度的“削峰填谷”作用。但上海計劃生育政策的微小調整并沒 有改變低生育水平這個初衷。中國人民大學人口所教授、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鄔滄萍認為 :“我國穩定的低生育水平給政策微調提供了保障,我們的總和生育率(一對夫婦平 均所生的孩子數量)控制在1.6到1.7之間,現在微調以后,這個增幅頂多為0.07,不會 有很大改變!鄙虾J腥丝诤陀媱澤瘑T會主任謝玲麗舉例說,上海戶籍每年的新 生兒數量為8-9萬,但每年要引進人才約40萬,即便獨生子女生育二胎取消4年間隔的 政策真正落實了,到2009年新生兒數量也不過是17萬。鏈接:
“獎勵少生”的云南計生新政
8月16日上午10時,云南省會澤縣金鐘鎮龍潭9組一個農家小院里,3歲的施江智正 拿著個小勺喝稀飯,怡然自樂。
“我家是龍潭社區第一個辦獨生子女證明的!笔┙31歲的母親王玉花說著 拿出了3個大紅本子。紅本子上寫著:《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父母各一份),《 云南省農業人口獨生子女少生優待證》。
“村上大部分都生兩個,我們只生一個,開始也有壓力。但只有一個娃娃,我倆的 精力都能用來培養他,經濟上也有保障!蓖跤窕▽ψ约旱倪x擇頗為滿意。
王玉花沒想到,她居然會因為這一選擇而在去年9月得到政府1000元的生育獎勵 。更令她驚喜的是,在年滿60周歲后,她和丈夫施德榮,每人每年還將得到600元的生 活補助,“就像城鎮退休干部一樣”。
去年8月1日,會澤縣成為云南省“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的41個 試點縣之一。之后的10個月里,41個試點縣共54185戶家庭領了
《獨生子女父母光 榮證》,享受了與王玉花一樣的榮譽和獎勵。而在過去的24年間,響應計劃生育政策 、愿意只生一個孩子的農家,只有23796戶。
會澤試點
始于去年8月的試點,把會澤從一個國家級貧困縣,變為農村計劃生育家庭扶助政 策的示范縣。
去年年初,云南省計生委首次提出了農業人口獨生子女“獎優免”政策。是年7 月3日,云南省政府印發了關于“獎優免補”的《云南省農業人口獨生子女暫行規定 》。
利益導向和獎勵優待,正是當地政府的一個宣傳亮點。根據有關規定,領取獨生 子女證的農村夫婦可獲得1000元的一次性獎勵;農村獨生子女享有考試加分和優先 升學的“特權”;與此同時,農村獨生子女義務教育階段的課本費、雜費、文具費將 被免除,16歲前其父母和家庭所承擔的農村義務工、勞動積累工亦在免除之列。
會澤縣無疑是這一政策的積極支持者。在省獎勵經費未到位的情況下,會澤縣已 從財政中預撥了200萬元。作為云南的第三人口大縣,會澤擁有83.4萬農業人口,占總 人口的92.57%;其中,農村貧困人口占了六成。而云南許多縣市,都有著相似的域情 。
云南省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張玉明說,他們希望能借此控制人口增長速度過快的 勢頭,進而提高人口素質。
人口增長已給云南經濟造成巨大壓力!皬娜盏轿迤眨1982年至2001年),云 南人口數量連連進位。云南每年出生近80萬人。其中出生在農村的約73萬人,占總出 生人口的91.2%;這里面,出生在國家和省重點扶持縣的貧困人口又占了絕大部分, 占總出生人口的
62.17%!
張玉明說,云南每年新增的農業人口數,相當于新增一個中等貧困縣。而按照這 個速度遞增下去,云南要推遲8年才能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
今年6月1日,云南省在試點的基礎上,對“獎優免補”政策作了部分調整,并開始 在境內全面推行!熬唧w來說,是‘獎優免’政策不變,‘補’的標準作了適當調整 。即,獨生子父母年滿60周歲每年發給600元養老生活補助費,子女死亡現無子女的父 母年滿60周歲每年發給750元養老生活補助費!睆堄衩鹘忉屨f。
從6月至8月僅兩個月,云南又有46290戶農家新辦了《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
政策保障農村養老? 對于人均年收入1471元的龍潭社區農民來說,
1000元的生育獎勵是一個不小的數目。但這并不是決定他們生育意愿的根本原 因。
龍潭社區黨總支書記李興明告訴記者,龍潭社區部分農田被征用后,農民開始轉 移到運輸、商業、服務業等多種經營上,更多的農民則走出山區,到會澤縣城、昆明 ,甚至北京打工。他們傳統的生育觀念在這一過程中有了改變,進而影響了更多的村 里人。
另一個事實則來自于他們的經驗判斷。在龍潭社區,孩子越多的家庭,往往也是 相對貧困的一族。超生罰款更是一筆不小的開支。2002年9月1日,曲靖市的“超生費 ”調高為該市人均年收入的5至8倍,即8000至12800元。
但在這些獨生子女父母眼里,更大的吸引力則來自步入老年后的養老問題,被納 入了國家層面。
“對60歲以上的農業獨生子女家庭實行生活補助,(這)從社會保障機制上解決 了養老送終這個后顧之憂。”張玉明如此解釋這一政策的社會意義。
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趙白鴿表示,這其實是中國逐步建立農村社會 保障體系的一個先期試點。目前,“獎優免補”政策已在全國展開,預期2005年
會遍布全國。
2002年11月底,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所長李建民教授等一批人口學專家, 參與了國家計生委對農村計劃生育家庭養老問題對策的研究。在對四川、湖南、黑 龍江、甘肅四省的抽樣調查后,他們認為,以家庭養老為主的農村傳統養老方式正在 逐步弱化,國家需要對計劃生育的困難戶進行醫療、養老等方面的社會保障,然后考 慮其他家庭,最終建立一個完善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
去年下半年,國家九部委又聯合制定了對農業人口的生育補償方案,國家財政第 一年拿出7個億,各地再自擬政策,保證西部六省區每人每月最低50元的補助。
有學者認為,在農村建立的社會保障制度,將有力推動“三農”問題的解決。
對于西部省份農業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生活補助,地方財政和中央財政實行“二 八”分賬。復旦大學人口研 究所所長彭希哲教授認為,10至15年后,將有大批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的父母年滿 60歲進入計生養老扶助體系。屆時,國家財政壓力將開始凸顯。
“女兒也是傳后人”
云南省的另一個憂慮,是新生嬰兒男女性別比例的嚴重失衡。
2003年底,會澤縣新生嬰兒的性別比為146.05:100(即每出生100個女嬰,相應 平均有146.05個男嬰),遠遠超過107:100的正常水平。
“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等舊的傳統思想影響著生育觀念,一些地方生產水平低、 生產方式落后,仍處于以人力為主的生產勞作。”鄧光福認為,這是造成性別比例失 衡的一個重要原因。
盡管村民們普遍不愿提及,但為確保“家庭有后”而進行的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 別鑒定,選擇性別的人為終止妊娠和遺棄、溺棄女嬰及拐賣婦女兒童等違法行為,在 農村依然不鮮見,并成為政府嚴厲打擊的對象。
“獎優免補”政策中,獨女戶的補償標準和養老補助標準均高過男孩,也正是出 于“關愛女孩”的考慮。在政府的宣傳和推動之下,“女兒也是傳后人”這一觀念, 正在被農民接受,并且沖淡了他們“養兒防老”的意識。
會澤縣也由此成為云南第一個
“關愛女孩行動”的試點縣。今年年初,縣政府 出臺規定,對只生育一個女孩就辦理獨生子女證的特困夫婦,在云南省獎勵的基礎上 再給予500元獎勵。對農村領取獨生子女證的獨生女和雙女絕育戶的女孩,考上重點 中學的,一次性獎勵400元,考上本科院校的獎勵500元。
計劃生育國策
22年之變沒有人愿意經常被人指著鼻子罵缺德,也沒有人愿意 終生從事這樣的職業。“為推行計劃生育,我抓過人,牽過牛,扒過房子,干過許許多 多違法亂紀的事。按法律要判我20年徒刑,也不算過分!痹谏鐣䦟W家曹錦清所著的 《黃河邊的中國》一書中,一位在鄉政府干了8年的計生干部坦言道。在過去的22年 間,遍布在中國城鄉各個角落的計劃生育干部們,都或多或少有過這樣的經歷!暗 現在情況好多了,你讓他們生他們都不愿意。”云南會澤縣烏龍村,做了14年計劃生 育工作的呂瓊珍說。呂瓊珍見證了中國人口、特別是農村人口,從不讓生到不想生的 轉變。國家統計局普查資料顯示,中國已進入世界低生育水平國家行列。但當控制生 育水平這項工作已經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的同時,和人口相關的問題卻越來越嚴重。國 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趙白鴿透露,有關方面正進行一項人口中長期發展戰 略研究,計劃生育政策將可能因此而調整。
強制調節與超生的博弈
計劃生育工作作為一項國策,始于1982年。之前,中國已經連續多年出現了生育 高峰,到上世紀70年代,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已相當尖銳。 中國實行的是多元化的生育政策。即,城市夫婦只能生育一個孩子,農村一個半(即 第一胎如果是女孩,還允許再生一個),少數民族三個,個別地區如西藏則不設限。但 這一嚴格的強制性調節政策,幾乎自推行之初便遭到了普遍抵制。這在農村表現得尤 其明顯。許多人對1990年中央電視臺元旦晚會的小品《超生游擊隊》印象深刻:一 對農村夫婦有了女兒還要再生兒子,因而離開家鄉到全國各地游蕩生存,以此躲避計 劃生育工作人員,以至于生了一個女兒,又一個女兒。這幾乎就是農村夫婦生育狀況 的縮影。為控制急劇增長的人口,中央明確規定,計劃生育要由各省、地、縣、鄉、 村黨政第一把手親自負責。在農村地區,最強有力的執行者是鄉政府及村委會,計劃 生育指標完成與否,成為衡量鄉村主要領導政績的重要標準!霸S多省實行一票否決 權,不能完成計劃生育的地方干部,輕則扣發獎金,重則調離或罷免;鶎釉趯嵭幸黄 否決時的做法更是五花八門,如福建等人口密度較大的地區,有的鄉、村干部每月工 資的一半要待全鄉計劃生育指標完成后才能領取。”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 任解振明說。這在事實上造成了計生干部與群眾長期的矛盾和對立。但計劃生育工 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為世人所公認,中國因計劃生育因素減少的出生人口數已達3 億。人們的傳統生育觀念也因之出現變化。1997年國家計生委所作的一項調查顯示 ,城市和農村婦女的生育意愿已分別降至1.56和1.8。
計生政策的人性化嬗變
1994年開羅人發大會上,世界179個國家共同確認的《國際人發大會行動綱領》 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人的全面發展”,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可持 續發展被提上日程。從單純的行政制約轉向建立一種利益導向和社會制約相結合的 機制,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顯然成為國家計生委努力的方向。
1997年以后,國家計生委工作中幾乎所有的講話、重要文件等,都在“計劃生育 ”前面加上了“人口”二字,其中最令人矚目的便是《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2001年12月29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并于2002 年9月1日正式實施。該法出臺后,國務院接著頒布實施了《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條 例》、《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辦法》、《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管理辦法》三部配 套法規。在此期間,全國有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先后修訂或制定出臺了地方性人 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其速度大大高于其他領域的地方立法。
2003年,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更名為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人口發展成為 國家計劃生育工作延伸的重要領域。國家計生委主任張維慶稱,中國人口與計劃生育 工作,將由過去單純控制人口數量,向穩定低生育率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協調人口 與資源環境的大人口政策轉變。 轉型關口據國家計生委主任張維慶透露,按總和生育率2.0計算,至本世紀中葉的 2043年,中國人口將達到15.57億,全國總人口還將增加近3億,在接近16億后方能實現 零增長!斑@只是未來幾十年中國人口和計劃生育所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中的一 個!5月8日,張維慶在“二○○四北大論壇·哲學論壇”上表示。專家們指出,中 國的人口政策發展到今日顯然已到了一個轉型關口。中國用25年時間完成了在20世 紀末將人口控制在12億左右的目標。但當控制生育水平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時候,與人 口相關的問題卻也顯露無遺。專家們的注意力幾乎不約而同地放在了人口結構性矛 盾突出上面。一是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升高,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已達117(即每 出生100個女嬰,相應平均有117個男嬰),遠遠高于103—107的正常值。“這說明人 口群體在性別比例上失去了調整的空間,按照婚齡差距在5歲之間測算,中國婚姻市場 將有2000—3000萬男性面臨婚姻壓力,這無異于一個定時炸彈!睂W者李建民不無憂 慮地提醒。此前,今年5月新出版的一本叫《光棍:亞洲男性人口過剩的安全意義》 的書,也作出了類似的預測。書中甚至將男女性別比例與安全問題掛鉤,并把矛頭對 準了中國和印度。據書中所述,處于社會底層的年輕成年男子,為了提升他們的社會 地位,會通過暴力和犯罪方式聯合起來。而為了提防“光棍亂國”,政府會考慮將這 股“禍水”引向國外:或通過鼓勵年輕男子向外移民;或利用他們為政府的海外軍 事冒險服務。
盡管許多學者都認為這種猜測缺乏對中國國情的了解,顯得荒誕不經,但他們同 時承認,根據人口學研究,出生人口性別比例的持續偏高會給社會穩定和公共安全留 下隱患,而這個普遍規律在中國同樣適用。中國政府已然意識到這些挑戰并開始了積 極應對。今年年初,中國在21個縣啟動了“關愛女孩行動”試點,其根本目的便在于 提高女孩的地位。7月15日,趙白鴿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要在2 010年將出生性別比降至正常水平。專家的另一個擔心則來自于人口老齡化進程的明 顯加快。到2020年,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占全國總人口的11.8%,到本世紀中葉 ,將占到1/4。更為嚴重的是,中國農村人口老齡化水平高于城鎮,老年健康和保障問 題面臨著嚴峻挑戰。此前的3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 作座談會上,主持會議的胡錦濤在講話中,11次提到“持續”發展,6次提到了“可持 續”發展。聯合國人口司司長約瑟夫·項密曾說:“全球人口在同一列車上,我們不 知道終點在哪里,但我們知道未來的方向,那就是沿著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前進”。這 當然也是中國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