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取名為“郭晶晶偷食被偷拍”的照片突然在網上流傳,被網絡一族傳看并紛紛議論。對于此組大膽照片,有跟帖網友均發出感嘆,有肯定也有懷疑者。對于此組影響郭晶晶聲譽的照片,記者昨日并未得到郭晶晶方面的正面答復(見《華商報》12月16日)。
近來,關于郭晶晶的新聞層出不窮,這則新聞更是加了一把
火,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媒體關注郭晶晶在于其作為公眾人物,能夠吸引公眾的注意力。公眾人物,如郭晶晶,其言行對社會的影響力和感召力,遠高于一般民眾。因此社會要求這些公眾人物的言行不但要合法,而且要符合社會道德規范,要成為道德的楷模和榜樣。這是公眾人物應該付出的代價。現代法律認為:公眾人物的隱私權要受到一定的限制,這是他們要作為社會精英和公眾人物所應付出的代價。任何利益的獲取都會有風險與交易成本,通往“公眾人物”的利益大道也概莫能外。像郭晶晶通過吸引公眾注意力而獲取了巨大關注度的事實,決定了她付出的代價也是公正的。
公眾人物被曝光、被追逐、被采訪本身就是常事,這個代價該付的還是要付。不然就沒有再去請你做廣告了。但是,筆者覺得,媒體在報道這類新聞時,不能陷入“集體偷窺”乃至“集體窺私”的地步。這就要求媒體要適當把握。媒體為滿足公眾社會知情權的要求,采訪和報道公眾感興趣的公眾人物和新聞事件時,應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注意保護公眾人物人格尊嚴不受侵犯,這是最起碼的立足點。
另外,要對公眾的“公共興趣”進行適當引導。媒體的報道是否具有新聞價值,是否屬于公眾的合理興趣,是需要仔細考量的。應知的、合理的公眾興趣必須滿足,那種為了追求刺激、驚艷的不健康興趣就需要媒體適當引導。在對郭晶晶有關新聞的報道上絲毫也不能例外,否則容易陷入八卦新聞的怪圈,不能讓報道淪為滿足少數人的窺私欲和增加傳媒利益的東西。上世紀末,英國戴安娜王妃被“狗仔隊”追逐,出了車禍以致香銷玉殞,世界為之震驚,以刺探、捕捉具有影響力的消息而昭著的狗仔隊一夜之間為千夫所指。這是媒體的前車之鑒。(作者:朱四倍)
編輯 張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