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季是樓市交易的淡季。與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省城樓市出現了“反向”新特點:商品房一級市場買賣冷清,售樓人員叫苦不迭;二級市場卻分外火熱,價格也是一路上漲。
記者近期在省城幾個樓盤發現,幾個月前人氣旺盛的銷售場景已經蕩然無存。山大路一家樓盤的銷售經理告訴記者,今年6、7月份,前來看
房買房的好像在搶一樣,不管要不要,先交定金再說,現在卻一個星期賣不出幾套房子。不光住宅銷售有點冷,商務樓的銷售也很冷清,記者走訪了四五家商務樓,售樓處除了銷售人員外,很少能看到前來看房子的人。
相比之下,二手房的市場交易顯得極為活躍。在省城幾個有名的房地產網上,二手房的信息發布非常密集,內容更新比平時更快,諸如“十萬火急出售”、“十萬火急購買”等字眼隨處可見。記者從一些中介公司了解到,最近一段時間委托出售二手房的業主直線上升,比平時翻了一番,需求量也增長了60%。
這種“一冷一熱”極為明顯的“反向”態勢,從房屋交易登記部門也得到證實。濟南市房管局產權登記交易中心信息顯示,9月份商品房交易面積為17.25萬平方米,10月下滑到11.06萬平方米,到了11月份交易面積則降到了9.79萬平方米。但價格依然堅挺,這段時間雖有小幅起伏,但很快升勢明顯。
二手房的交易情況則是一路上升:9月份二手房的成交面積9.58萬平方米,到了11月交易量突破了10萬平方米的大關,達到10.68萬平方米。值得一提的是,二手房的價格也是一路上升,8月均價為1999元/平方米,9月為2071元/平方米,10月漲到了2209元/平方米,到了11月則達到了2235元/平方米,漲幅近12%。
業內人士認為,樓市這種“反向”態勢屬于階段性的交易和價格變化,不能反映市場的整體情況,但是這說明近期有關房地產市場的“泡沫”爭論、銀行加息等,已經對個人消費產生心理影響。房地產經濟從一定程度來說,是一種“心理”經濟和“預期”經濟,“人們買漲不買落”、“追漲”就是明證。當越來越多的人對市場猶豫懷疑,心理預期下降時,在反復權衡一、二手房之間的優劣態勢后,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購買二手房。而隨著二手商品房的購買風險小、稅費低、格局較新等更多優勢逐漸被認可,其上升勢頭也在情理之中。(郝愛萍)
編輯: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