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飛 袁濤 王成義
提要:日前,省政府制訂的《山東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制造業強省發展綱要》出臺。我省從2005年到2010年,將以投資2萬億元的大手筆,構筑山東制造業新構架:以七大產業鏈為支撐,打造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建設膠濟沿線制造業隆起帶,培植六大產業集聚區。到2010年,全省規模
以上制造業年增加值將突破1萬億元。
建設制造業強省的基礎
制造業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主導力量,其發展水平是衡量國家或地區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志。經過多年努力,我省制造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已經具備了建設制造業強省的基礎和條件。
制造業總量得到提升。截至2003年底,全省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有1.5萬戶,資產合計1.1萬億元,從業人數497萬人。2003年,制造業完成增加值3711億元,比上年增長24%,占規模以上工業的79%,占全省GDP的30%,占全國制造業的10%;實現銷售收入12660億元、利稅1140億元、利潤624億元,分別增長38%、43%和56%,占規模以上工業的85%、71%和68%。
制造業基礎比較完善。我省制造業門類齊全,輕工、紡織、機械、化工、建材和冶金六大傳統產業是工業的主體。2003年,六大傳統產業共完成增加值2960億元,占全省制造業的80%,除冶金外,其他行業實力均居全國前四位。
大企業支撐帶動作用明顯。全省136戶重點工業企業中有制造業企業127戶,2003年實現銷售收入4603億元,占全省工業的31%,其中銷售收入過百億的企業有9家,實現銷售收入1980億元,占全省工業的13%。
“山東制造”初顯成效。我省多種產品在全國占重要地位,家用電冰箱、冷凍箱、機制紙及紙板、化肥、輪胎、水泥、農機、食用植物油、布等產品產量居全國第一位。2003年度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品牌評比中,我省的“海爾”品牌居第95位,成為全國第一品牌。
但是,我省制造業發展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是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層次較低;裝備制造業規模小,產品水平不高;技術創新能力弱,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少;產業集中度低,產業鏈比較短。
制造業強省什么樣
七大產業鏈將成為支撐全省制造業的體系構架。根據制造業發展現狀,我省將加快發展電子信息、生物技術及制藥、新材料三大高新技術產業,改造提升輕工、紡織、機械、化工、冶金、建材六大傳統行業,突出抓好電子信息、汽車、船舶、石化、家電、食品、服裝紡織七個產業鏈,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優勢產業為骨干、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產業體系。到2010年,七個產業鏈銷售收入將達到2.2萬億元,年均增長18%。
同時,我省將通過打造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建設膠濟沿線制造業隆起帶,培植六大產業集聚區,培育一批制造業特色縣,形成產業集聚、配套協調、布局合理的制造業新格局。
——打造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以青島、煙臺、威海為主體,加快與國際接軌,積極承接日韓、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國際資本和產業轉移,把膠東半島建設成為世界制造業中心,輻射和帶動全省制造業跨越式發展。重點發展交通運輸設備、電子信息及家電、化工醫藥、服裝紡織、食品工業五大產業群。
——建設膠濟沿線制造業隆起帶。以山東半島城市群為載體,充分發揮膠濟鐵路作用,整合現有資源,大力發展現代制造業,建設膠濟沿線制造業隆起帶,帶動西部,促進全省制造業共同發展。重點發展交通運輸設備、電子信息及家電、新材料、鋼鐵、化工醫藥、服裝紡織、食品等產業。
——培植六大產業集聚區。這六大產業集聚區是:以濟南、青島和萊蕪為中心的鋼鐵產業區,濟南、青島、濰坊、濟寧為中心的裝備制造業區,以青島、煙臺、淄博、濟寧為中心的醫藥產業區,以濰坊、青島、東營、濱州為中心的鹽化工產業區,以濟寧、泰安、棗莊、菏澤為中心的煤化工產業區,以淄博、泰安、棗莊、臨沂為中心的新型建材產業區。通過突出區域特色,瞄準國際先進水平,整合區域資源,依托現有骨干企業,輻射帶動周邊中小企業協調發展。到2010年,六大產業集聚區銷售收入達到1萬億元,年均增長25%。
2萬億資金來自何處
我省將堅持市場化的方式,加強招商引資、擴大社會融資、加大金融機構支持、引導企業加大資金投入。到2010年,全省制造業投入將達到2萬億元以上。我省將鼓勵和引導多種資本以獨資、合作、聯營、參股、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制造業強省建設。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優先推薦重點制造業企業上市和發行債券,已上市的優先推薦配股和增發新股,并確保籌措資金用于制造業建設。
技術創新是制造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我省將通過加快企業技術創新步伐,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提升產業層次,形成制造業自主創新的新機制。圍繞七個產業鏈和六大產業集聚區,加快建立行業共性與關鍵技術中心,加快技術引進和創新步伐,推進產學研聯合進程。到2010年,全省行業技術中心將達到15家,國家級技術中心企業達到45家,省級技術中心企業350家。
為制造業強省提供智力支持,我省將著力培育一支素質高、善經營的適應國際競爭需要的企業家隊伍,引進和培養一批適應制造業發展需要的工程技術人才。到2010年,爭取高級、中級、初級技工占技術工人的比重分別達到20%、60%和20%,形成以初級為基礎、中級為主體、高級和技師為骨干的技術工人隊伍。
據了解,根據規劃,到2010年,全省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將突破1萬億元,年均增長15%,占全省工業的比重提高到90%,占全省GDP的比重提高到40%,實現利稅4000億元,年均增長18%。
責任編輯: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