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報記者段海濤青島報道
12月7日,青島市副市長于沖和日照市委副書記徐學武在日照宣布,兩市將建立市長聯席會議制度,以推動兩市經濟合作與交流。這是繼今年4月26日青島和日照兩市簽署《關于進一步發展兩市交流合作關系的框架協議》(以下簡稱《框架協議》)后,雙方謀求協調發展、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的
又一舉措。
進入新世紀,打造“山東半島城市群”,將濟南、青島、煙臺、威海、日照、東營、濰坊、淄博8座城市串成頗具規模的“城市鏈條”,形成一條蔚為壯觀的制造產業帶,已成為山東省的頭等大事。
有識之士指出,推進半島城市群建設,首先要打破山東各大中城市彼此分割、各自孤立發展的觀念,樹立合理分工、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意識。在半島城市群其他城市在為如何協調發展苦苦思索時,青島和日照正在進行有益的探索,一旦成功,必將成為半島城市群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破局之作,為8市提供可供借鑒的范例。
青島日照聯動發展
“青島港要建設成為國際性樞紐港,而為了優化配置港口資源,相鄰的日照市將全力配合做好青島港開發建設;作為回報,青島市支持日照港做大做強,使日照港成為青島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談及青島市和日照市互相合作、聯動發展取得的成果時,青島市國內經濟合作辦公室協調處處長張延天以港口建設為例向記者表示,兩市為避免相鄰的兩個港口惡性競爭、重復建設,從最初的規劃、定位方面就解決了分工合作、協調發展的問題。
青島、日照兩個城市之所以能協調好各自的發展規劃,12月7日宣布建立的青島—日照經濟發展合作市長聯席會議制度,以及此前簽署的《框架協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據了解,青島—日照經濟發展合作市長聯席會議制度,是推動兩市經濟合作與交流的重要組織形式,主要工作內容為負責兩市統籌規劃,積極引導雙方企業開展交流與合作,協調解決合作交流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等。聯席會議由雙方市長或副市長輪流主持,市政府秘書長、副秘書長以及相關職能部門領導參加,辦事機構則由青島市國內經濟合作辦公室和日照市接軌青島辦公室擔任。
張延天告訴記者,日照市明確把自己定位在承接青島產業轉移,靠青島發展帶動自身發展上。《框架協議》提出,要建立雙方產業發展規劃銜接制度,按照“優勢互補、產業協作、各有側重”的原則,合理確定兩市發展重點。工業方面,要緊緊依托青島這一制造業“龍頭”,突出制造業的分工合作力度,使日照成為青島發展工業的配套基地、加工基地、生產基地;農業方面,則盡快把日照建設成為青島市和半島城市的“菜籃子”和綠色食品供應基地;另外,大力促進青島的旅游、金融、商貿、會展和現代物流業往日照的延伸、輻射。而這種務實的態度也保證了雙方合作的順利進行。
現在看來,雙方在交通和旅游方面最有可能率先形成良性互動。青島是國內知名的旅游城市,2008年還將承辦奧運會帆船比賽,而日照旅游資源豐富,未來兩年將連續舉辦國際性帆船比賽,雙方可以一起開發旅游資源。而據記者了解,實際性的成果是雙方將著手共同論證開通青島—日照海上旅游航線的可行性。在交通方面,針對青島的濱海大道項目,日照也在謀劃修一條同樣集旅游觀光、運輸功能為一體的道路與青島對接,使濱海大道貫通青島和日照全境,使兩市旅游資源和交通資源整合為一個整體。張延天表示,等青島至黃島海底隧道開通后,青島至日照一個小時就可以到達,可以更好地營造“同城效應”。
區域聯合需主動出擊
分析青島與日照兩市交流合作關系的形成,與日照市的積極主動和青島的熱情回應是分不開的。2004年4月,日照市成立接軌青島、融入半島城市群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副書記、市長于建成擔任組長,各部門一把手作為組成人員,并在市計委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由市計委主任王澤曉擔任辦公室主任。接軌辦的任務只有一個,那就是放下架子、積極主動向青島靠攏,而日照的舉措也得到了青島的積極回應。
以4月26日為開端,青島和日照的互動頻繁而有序。根據《框架協議》確定的事項,兩市之間開展了積極務實的交流溝通和雙邊合作,青島市和日照市29個政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也對口簽署了合作協議,有51個部門和企事業單位近1000余人次前往日照考察訪問。12月7日,青島市組織了近80家企業(其中20家外地在青投資企業)赴日照考察,通過分組對口交流洽談,初步就種植紙漿樹種、農副產品出口加工基地、嵐山港液體碼頭二期工程建設、港口擴建等事宜達成20個項目合作意向。
張延天表示,經濟合作超越了行政力量,但又離不開行政力量,所以比較松散而有效的合作機制比較理想。市長聯席會議雙方輪流召開,必要時可以隨時召集,但最少要每年一次。根據討論的事項不同,參加會議的成員可變、人數不限,這種靈活的機制可以最大限度地促進雙方政府、企業的合作。而市長聯席會議制度的確定也標志著雙方的合作進入了新起點。
責任編輯:趙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