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寧12月27日電
(記者錢榮)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提起街子鄉上房村的韓海姐,很多撒拉族婦女都會親切地稱她“韓老師”。39歲的韓海姐是循化知名的服裝裁剪培訓老師,帶出的學員已有600多人。幾年前她還是一位目不識丁的普通農婦。
“
小時候家里困難,再加上民族傳統觀念,女孩子沒有機會上學。是鄉里的掃盲班和婦聯組織的服裝裁剪技術培訓改變了我的命運。”韓海姐說。
由于重視少數民族婦女掃盲工作,并在掃盲的同時對婦女進行相應的技術培訓,青海省很多過去目不識丁的少數民族婦女都像韓海姐這樣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青海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副處長姚延洪說,青海總人口528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就占45.5%。在青海,婦女文盲比例高,少數民族婦女文盲比例更高。拿循化縣來說,婦女文盲中,少數民族婦女就占90%以上,缺少文化知識成為她們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許多方面享有平等權利的最大障礙。同時,婦女文盲也是導致家庭貧困的一個主要原因。為此,青海將掃盲重點放在了婦女和少數民族群體,并采取了有效的掃盲行動。
姚延洪說,為提高掃盲工作的質量和效益,他們大力推進掃盲課程改革,由單純的識字教育向既學文化又學技術的功能性掃盲教育轉變,通過舉辦種植、養殖、紡織、縫紉等便于婦女參與的各種形式的掃盲班來實現婦女脫盲。同時,組織科技人員深入貧困、偏遠的鄉、村,把科學種植、養殖實用技術送到廣大婦女手中,以學技術帶動學文化,以學文化促進學技術,有效地調動了少數民族婦女學文化的積極性。
為方便農牧民文盲參加學習,青海省要求農牧區中小學校圖書室向農民開放,教育資源向學生家長、村民開放。
由于這些卓有成效的措施,4年來,青海省共掃除文盲10.6萬人,其中少數民族9.5萬人,占90%,婦女為5.7萬人,占54%。日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2004年國際掃盲獎“世宗國王獎”授予青海省。
特約編輯:張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