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需要職業技術人才由“專深型”取代“普通型”
培養技能型人才的職業教育層次正在逐步提高,“‘能就業就可以’的觀念已經過時,對職業技術教育需要再認識。”在昨天舉行的上海職教論壇學術報告會上,眾多職業教育專家認為,必須盡快構建和完善科學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以適應市場不斷變化的要求。
技術本科適應需要
以復雜、尖端技術為基礎的經濟,必然需要大量高質量的技術型人才,與會專家對技術教育本科的發展看好。有別于學術教育本科和工程教育本科,技術教育本科所培養的是在生產第一線從事高級技術活動的人員,更貼近實踐的需要。上海電機學院高等技術教育研究所教授黃克孝告訴記者,國外的職業教育甚至設有博士學位,而職業技術博士能夠解決的是綜合性的技術問題。
目前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至少有一半學生對不實用、難度高的數學課不感興趣,于是有的老師不再講授高等數學,而以計算器的使用為基礎講授數學知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而技術本科仍將講授高等數學,但是與一般大學不同的是,技術本科的高等數學不注重邏輯推導而注重工具性,以解決技術問題為目的。正如華東師大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石偉平所說,其標準必須是技術本科自身的標準,而不是傳統學術型大學的標準。
課程改革是關鍵
課程改革被專家們公認為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完善的關鍵,上海職教論壇名譽主任嚴雪怡說:“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具有不同于其他類型教育體系的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
不久前由高專升為本科院校的上海電機學院,已經在電氣自動化系的一個專業中進行試點,經過專業能力調查,按照實際需要重新編排課程,以實踐知識為線索講解技術基礎課,并且把最新的技術課加進去;而對屬于第三產業文科類外貿專業則開展案例教學,把理論結合到實際中。以技術活動項目為主線,構筑技術學科課程、技術活動項目課程組成的課程體系已經成為技術本科課程建設的目標。
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的發展給職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僅是技能的培養,對學生的文化修養和理論知識的要求也水漲船高,而相應的課程改革也勢在必行。
對于我國未來職業教育體系的發展,與會專家指出,將教育與培訓整合,學歷教育與職業證書教育整合,更好地與學習者的需要和個性相適應,提供各種彈性化學習服務。
■專家觀點:職教分層是必然
“以數控機床專業為例,中職主要培養操作工,高職培養可以指導普通操作工的高級操作工,而技術本科則培養能夠進行維修的知識型技師。”上海電機學院高等技術教育研究所教授黃克孝以此說明,職業教育的分層是必然發展趨勢。
這樣的分層與我國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密不可分。華東師大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長石偉平認為,隨著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大專層次的高職生已不能滿足需求,高級技術型人才的匱乏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瓶頸。關鍵是必須設計出符合市場需要的職業教育體系。制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特征,決定了我國職教體系所培養的人才應是“專深型”的,而不是目前的“普通型”。(文匯報記者
李雪林)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