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學士,銀碩士?
復旦大學的3年級碩士研究生李天華(化名)最近比較煩,從10月份開始找工作以來,就有點“磕磕絆絆”,本以為擁有“復旦研究生”的牌子找份滿意的工作不成問題,沒想到自己的本科學校卻經常被用人單位提及,而這也正是
他不愿意多談的,因為他的本科是在外省一所不太知名的市屬高校就讀的。
11月底,李天華參加了一個世界500強企業的校園招聘宣講會,當場領了一張應聘報名表,“這張報名表羅列的項目非常詳細,從初中到研究生的學校都要填。”
事實上,李天華的“本科出身”多多少少給他的求職道路帶來了一點兒障礙,“我參加過好幾次面試,基本上面試官很快就會問‘本科也是復旦的嗎?’這時候我心里就有點兒打鼓了,面試官似乎也開始若有所思起來。”
李天華的擔心并不是“過于敏感”,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著名外企人力資源部總監告訴記者:“前幾年,我們也從這些學校招聘過一些研究生,但試用以后感覺,研究生和這些學校的本科生有著明顯的差異,多3年的學習經歷并沒有彌補這些研究生在綜合素質上的欠缺,比如英語能力、溝通能力、學習能力,我們并不是‘歧視’他們,但從實際情況看,本科4年的學習對一個人的素質尤為重要。”
上海微創軟件公司人力資源部人事經理吳燕則告訴記者,雖然公司對應聘者的學校、學歷并沒有要求,但從實際招聘的結果來看,本科生要比研究生多。她認為,研究生的心理期望值和本科生不一樣,“他們覺得自己的時間成本、機會成本比本科生高,因此對薪水、待遇之類的要求比較高,但對企業來說,在學校的3年和工作實踐中的3年是不一樣的,因此研究生的性價比不高。”
本科不同,到底有沒有差距
李天華并不否認本科4年對個人素質的影響力。“這是毋庸置疑的,老師沒法比,教學設施沒法比,各種機會沒法比。”李天華告訴記者,自己在本科時基本上就是“混”過來的,“學校的老師大多數是本校畢業的,講課的水平實在不敢恭維。我們平時又沒什么社會活動,兼職的機會也頂多是當家教,對英語的要求也不高,過六級的沒幾個。”
而到了復旦之后,李天華覺得復旦的本科生太幸福了,“講座幾乎天天有,動輒就是諾貝爾獎獲得者、世界500強企業的老總來開講座,我們那里一年能來一個就轟動了;學校里的社團有好幾十個,有些社團在我們那里根本不可能成立;復旦的硬件、師資,更加沒法比了;復旦的本科生四、六級通過率將近100%,優秀率比我們那里的通過率都高,這當然沒法比。”有意思的是,李天華一連用了好幾個“我們那里”來指代他的本科學校,似乎他并不是復旦的學生。
和李天華一樣,復旦大學二年級碩士研究生宋慈(化名)也有“置身校外”的感覺,他本科畢業于東北一所師范大學。“說實話,我來到復旦半年以后才有點‘復旦人’的感覺。”宋慈告訴記者,在學校和學院里,本科生和研究生基本上是兩個圈子,“‘碩士生不如本科生,博士生不如碩士生’是一個公開的說法。”
而復旦大學的大三學生小張也認可這個觀點,“我偶爾也接觸過一些研究生,說實話,我一眼就能看出那人本科是不是復旦的。”小張認為,本科4年對人的影響絕對超過研究生的3年,“從我的同學來看,剛進大學時和兩年以后的感覺絕對不一樣,一個從農村出來的學生經過在復旦的學習、生活,‘氣質’就會發生變化,這和學校的環境、老師的教育、活動的歷練,甚至城市的大環境,都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因為18歲~22歲這個階段應該是一個人‘定型’的階段,而到了研究生階段,就很難改變了。”
好學校出來的不一定都是好學生
非名校出身也未必不是優秀生
“雖然現在的高考制度還有待完善,但畢竟經過高考進入名校,還是能夠體現出能力的,而在名校本科4年的學習也是相對完善的”,復旦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周魯衛教授認為,“相反,目前招來的研究生不少在本科期間只是為應付考研而奮斗,況且,現在研究生的教育質量也很難得到保證,這些學生就更缺乏系統的學習。”
周魯衛教授告訴記者,現在在研究生招生時都開始關注考生的本科學校,“甚至現在教師評職稱或者引進人才時,也會把他的本科學校作為參考因素。”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上海某名牌高校的一個學院,每年招收的碩士研究生中90%以上都是外校考進來的,而且多是一些不太知名的大學。該學院的大四學生小劉告訴記者,他們學院的本科生很好找工作,因此大部分同學畢業就直接工作了。只有個別喜歡學術研究或者想出國的同學才會去讀研究生,他們也大多數都“保送”了。即使真需要考研的,也是給自己準備好了退路,復習起來三心二意。“相反,考我們學院研究生的外校考生很多都是為了得到名校的文憑,復習考研當然就非常認真了,我聽說有一個碩士研究生一連考了3年。”
李天華也承認自己能夠考上復旦的研究生,很大程度上是應試能力強,“雖然本科時‘混’了幾年,但為了能夠有個好前途,大三下學期就準備考研。”
周魯衛教授認為,重視本科“出身”并不是對人才的“歧視”,“既然你在高考時輸給別人一截,就要承認這一點,企業在招聘時很難在這么短的時間進行篩選,他們可以通過這種直接的方式進行選擇。”但周魯衛教授強調,“好學校出來的不一定都是好學生,不是名校出來的學生不一定都不是優秀的學生。”他告訴記者,他所在的物理系就有一位從寧波大學本科畢業的研究生,“我認為他就非常強。”周魯衛教授認為,非名校本科畢業的研究生在找工作時要做的就是,最大程度地向企業展現自己的能力。
前天,李天華得到了一家國有企業的就業機會,“畢竟還是復旦的研究生吧,以后要靠自己的實力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了!”
(周凱)
特約編輯:張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