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77年之后的年輕人如今大多成家立業、為人父母,除了事業無暇分身,獨生子女身份也使這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捉襟見肘,不少人只能把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 “娃娃現在跟我很親,比跟他們親得多。”60歲的昆明老人王衡陶說。但讓他心冷的是,自己的兒子———孫子的父
親為了討回孩子的歡心,總是對老人的教育方式橫加指責。“他說我溺愛娃娃,其實他更是對娃娃百依百順,要什么給什么。他妒忌娃娃和我們的感情。”王衡陶說。 “隔代親”現象已經引發了一系列問題:老人價值觀念、育兒方式已經過時,最可能出現的后果是教育被簡單化,溺愛變得順理成章;獨生子女父母為爭奪“話語權”會使溺愛變本加厲;獨生子女的自私性格會在這場“爭斗”中顯露出來,貽害孩子的同時更會加劇家庭矛盾,使老人最終處于絕對的弱勢…… 有關專家指出:要改變現狀,最終仍要靠獨生子女父母,如積極與父母溝通、協調。更重要的是,獨生子女父母在教育子女過程中必須不斷學習,要承認自己同樣是一個“受教育者”。陳鵬 相關鏈接 未來10年獨生父母家庭將達千萬 我國第一代獨生子女,正由昔日的“小皇帝”變成今天的“責任人”,這種“角色轉換”在我國構成了令人矚目的社會現象,學者們將這一群體定義為一個新詞匯———“獨生父母”。 人口專家預測,未來10年,包括獨生子女與獨生子女、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組成的“獨生父母”家庭在我國至少會達到上千萬個,并將成為社會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