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我市城鄉一體、全方位的社會救助體系顯現出強大的社會救助力量,為廣大困難群眾筑牢了“最后一道防線”,其中僅2004年就為城鄉低保戶發放低保金近9000萬元。春節前夕,社會救助將再次為我市低保戶“送溫暖”。
2004年,我市在規范和完善城市低保制度的基礎上
,在全國率先建立起了城鄉一體、全方位的社會救助體系。在城市低保工作中,我市提高了城鄉低保標準,擴大了分類施救的范圍。城市低保標準由原來每人每月210元提高到230元,農村低保標準由原來的每人每年600元提高到820元。同時,城市低保實行了分類施救、立體幫扶。將分類施救的范圍擴大到單親、三胞胎以上、艾滋病人等特殊困難家庭,為他們發放每月100元至230元的特殊生活補貼,并對由父母撫養的30歲以上重度殘疾人實行單獨計算收入,對人戶分離的家庭實行特殊情況處理政策,使這部分原來處在低保之外的生活困難人員進入了政府保障范圍。今年,我市籌集600多萬救災款和1800噸救濟糧,使97200人得到了救助,受災群眾的生活得到了妥善安排。
據統計,截至2004年底,我市社會救助體系共惠及了城市低保對象15948戶、36812人,全年發放低保金6055萬元;農村低保對象29840戶、54122人,全年發放低保金2732.7萬元。
我市救助體系在確保困難群眾生活的同時,還對就業和再就業低保人員實行收入延緩計算和從業生活補助,提高了低保人員的就業積極性。今年全年有1232戶、2836名低保人員因就業增加收入而退出低保。
在新年春節來臨之際,我市社會救助體系將再次發力,已經籌集資金約370萬元,將為“低保戶”困難群眾每人發放100元生活補助,為城鄉貧困戶、五保戶、重災戶、貧困村和敬老院以及歸僑貧困戶“送溫暖”。
據了解,2005年我市在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方面還將有“大動作”,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重點以農村低保規范化建設為目標,將城市低保的“陽光救助”工程推向農村;全面建立農村醫療救助制度;改革農村五保供養制度,建立以政府供養為主的新型五保供養制度;在城市低保工作中,實施低保家庭就業和法律援助;建立城鄉自然災害救援制度;對流浪乞討的人員實施主動性救助,確保符合救助條件的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得到及時救助。(張玉劉樹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