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31日,遼寧大學大四學生小李來到一家廣告公司應聘,他打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電腦,放映了一段自己正在慷慨演說的畫面。一段5分鐘的視頻專輯,生動地展示了他的特長和愛好。合上電腦,他不再多說什么,只等待對方的答復。
小李使用“視頻”
簡歷,介紹了一個立體、多面的自己。“這樣做,可以讓用人單位更迅速、更直接地了解你。”別看視頻播放時間不長,但制作過程頗費工夫,還要在學校開展各類活動的時候,請專門的攝像師拍下自己的表現,以求畫面精美清晰,小李制作這套簡歷花了一年多的時間。
據三好街附近一家專門從事禮儀慶典拍攝的公司介紹,來拍視頻簡歷的一般以藝術院校的學生居多,比如音樂學院、魯美的學生。也有一些理科學生也從枯燥的文字簡歷里擺脫出來———實驗室里擺弄電路,足球場上騰挪過人,活靈活現的鏡頭呈現出的是一個實際動手操作能力與生活情趣并重的大學生。“這種聲畫合一傳遞出的信息量,是任何文字簡介都比不了的。”該公司經理說。
這種“簡歷”價值不菲。不說聘請專業人員攝影制作的費用,想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不能把光盤往招聘單位一丟了之,而是必須自配筆記本電腦或移動DVD等高科技產品,現場進行播放,加深印象。這也給正在求職的大學生和學生家長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崔俊)
責任編輯:屠筱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