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日報訊
日前,我省出臺《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學分管理實施方案》,這意味著教師繼續教育也將納入學分制管理的范疇。方案規定,2004至2008年間,全省中小學教師須完成不少于240學時的繼續教育任務,修滿120學分。
時代的發展令教師繼續教育顯得尤為重要,但是目
前尚缺乏規范的管理。為保證新一輪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工作的順利實施,規范我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學分管理,省教育廳制定了新方案,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考核和成績登記制度,考核成績作為教師職務聘任、晉級的依據之一。中小學教師參加由教育行政部門規劃、組織的繼續教育,并按照規定完成學習任務,經考核合格后可取得相應的學分。
據悉,我省中小學教師2004至2008年繼續教育課程設置分為師德教育、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4個模塊。按照課程開發和管理層次分為A、B、C三類課程,每類課程記40學分,共計120學分。其中師德教育將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依據,主動適應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需要,主動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主動適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結合中小學教師工作和生活實際組織和開發課程資源,內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論,教育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等。新理念培訓以實施素質教育理念為核心,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多種形式和內容,加強對廣大教師進行實施素質教育思想觀念的教育,促進廣大中小學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人才觀,開拓知識視野,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提高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新課程培訓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推廣工作計劃,采取多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實施中小學教師新課程培訓,幫助廣大教師在教學改革實踐過程中,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成教育教學行為,保證基礎教育新課程實驗推廣工作的健康發展。新技術培訓組織開展新一輪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使全省中小學教師普遍接受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提高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與開發整合課程教學資源的能力,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課程開發管理A類課程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確定和開發,是全省中小學教師統一學習的課程;B類課程按學段分為中學教師課程和小學教師課程兩部分,分別由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和縣教育行政部門開發管理,中學教師B類課程由各市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實際確定和開發。各市教育行政部門制定本市B類課程年度實施規劃和學分登記辦法,報省教育廳備案,小學教師B類課程由各縣教育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實際確定和開發;C類課程由教師任職學校根據本學校的教育教學實際開發開設,學校制定本校教師C類課程學分登記辦法和培訓計劃,報上一級教育主管部門備案。
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學分計算將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組織考試、考核工作。A類課程的考試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B類課程由市或縣教育行政部門組織,C類課程由教師所在學校組織。經考核合格,原則上每2學時記1個學分。特殊情況可視具體培訓內容、性質,由省、市級教育行政部門作出具體規定。(青島日報記者)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