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考試法》草案的制定已經列為教育部2005年工作要點,法律草案預計在今年出臺。但《考試法》的范圍只包括由國家教育部門組織的教育類考試,如高考、研究生入學考試、大學英語等級考試、自考等。其他部門和社會機構組織考試,如司法考試、會計師資格考試、托福、雅思等不包括在內。(1月4日《北京娛樂信報》
)
《考試法》將大大提升考試的規范化程度,提高國家考試的權威和尊嚴,將結束用行政命令或教育部規章、文件的方式來規范懲處考試作弊行為的局面,使考試法律法規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筆者認為,《考試法》的調整范圍不應限于教育類考試,而應包括所有“國”字號考試。
考試是國家選拔人才、認定資格、鑒定能力的重要方式,是國家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我國目前的國家考試往往分散于許多社會領域,分屬不同部門主管,如司法考試由司法行政部門主管,公務員考試由人事部門組織,高考等則由教育部門舉辦。由于沒有一部統一規范考試事務的法律,致使各部門在組織考試時,考試條件隨意制定,考試程序不夠規范,組織漏洞頻出,對考試作弊的處罰更是五花八門,各行其是,直接影響了國家考試的聲譽,不利于保護考生的合法權益。制定一部《考試法》來規范和調整各種國家考試,對于規范國家權力行使,公平公正組織考試,保障考生合法權益,保證國家考試的信譽,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從國家的法律體系來看,《考試法》理應將所有國家考試納入調整范圍,而如果僅限于部分國家考試,既存在名不副實的問題,也會給整個法律體系造成混亂。因為無論從法律名稱還是從法律地位看,《考試法》都應該是國家考試方面的“統帥”,應當統領和規范一個國家所有的重大考試,尤其是“國”字號考試。只有這樣,《考試法》才名副其實,才無愧于它在整個國家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如果《考試法》的調整范圍僅限于教育類國家考試,顯然是“大材小用”。而從客觀需要來看,除了教育類考試外,國家司法考試和其他國家考試也都需要統一的法律規范加以調整。再者,若《考試法》僅調整規范教育類考試,那么調整規范其他國家考試的法律又該叫什么名稱呢?如果將其他考試法律定名為“司法考試法”、“公務員考試法”,那么規范教育類考試的法律就應當取名“教育考試法”。
從理論上講,我國《考試法》的制定有兩種基本模式:一是采用“大考試法”的概念,將所有國家考試都納入其中進行規范和調整,其名稱為《考試法》。當然,《考試法》之下還可以分門別類制定具體的考試法規;二是采用分類制定考試法的辦法,即在國家考試進行基本分類的基礎上,按照大類來制定規范分別進行調整,其名稱分別叫“教育考試法”、“司法考試法”、“公務員考試法”等等。事實上,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目前正缺少一部規范國家各類考試的基本法,因此亟需制定的是能夠調整和規范各類國家考試的《考試法》。在此基礎上,如確有需要,可以分別制定針對性強的考試法或考試條例作為考試法的“子法”,最終形成我國的考試法體系。我認為,采用第一種模式制定考試法比較合適。
總而言之,目前教育部正在擬定中的規范教育類考試的法律不應取名為《考試法》,而稱為《教育考試法》或《教育考試條例》更具科學性,更有利于我國法律體系的健全和完善。另外,此前公眾強烈呼吁出臺的《考試法》也不應僅限于教育類考試規范,公務員錄用考試中也暴露出許多反響強烈的問題,因此我們在致力于規范教育類考試的同時,也迫切需要制定一部統一的、規范各類國家考試的《考試法》。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