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市經貿委會同民政、文明辦等部門,在全市開展了創建“綠色消費社區”活動,將“反彈琵琶”又推進了一大步。目前,這項工作已經在66個社區鋪開,覆蓋了13萬個家庭、36萬居民。 “綠色消費社區”不但教會了老百姓什么是“放心菜”、到什么地方買菜、買到不合
格的菜怎么保護自己,也讓“菜籃子”這個“民心工程”更貼近了老百姓的心。 去年9月,全國人大食品安全重點建議辦理組來青考察時,認為創建“綠色消費社區”活動實現了消費對流通再到生產的反作用,成為食品安全工作新模式,建議山東省推廣這種做法。
快與慢:總想快些,反而慢了;看似慢了,反而快了
打開電腦,輸入www.qdsm.net,便可以進入建立在青島經貿網的“陽光食品工程”信息平臺。這是市經貿委為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進行集團采購放心食品而構建的。進入“平臺”的賣方都是經過政府和市場認可的放心企業,買方在這里可以放心采購符合食品質量安全衛生要求的商品。
然而,“陽光食品工程”在前年剛推出時,并未馬上引起廣大買方的關注。當時,市經貿委的一位工作人員頗為著急,幾次“動員”一些買方單位盡快進入“平臺”采購,但反響并不強烈,個別買方單位甚至產生了逆反心理。對此,市經貿委及時進行了分析。他們認為,隨著政府職能轉變,開展“菜籃子”工作也需要新思路、新辦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在市場經濟中要合理定位,切實把經濟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上來。
正是基于這種認識,市經貿委摒棄了發“紅頭文件”,用行政直接干預手段“發動”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參與“陽光食品工程”的傳統方式,而是“另辟蹊徑”。如,經常分行業、分系統召開座談會,邀請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代表參會,共同探討如何解決集團消費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并詳細介紹“陽光食品工程”的內容和作用。再如,多次組織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代表到進入“平臺”的一些供應企業參觀,通過實地考察,加深大家對符合食品質量安全衛生要求的商品的認識。
這些措施,看似慢騰騰的“溫火”,但不斷地點燃起買方單位參與“陽光食品工程”的熱情。尤其是去年8月舉行的聯合采購招標活動,不但保證了集團采購質量,而且使四五百人的小單位,享受到了幾萬人大單位的“批發價”,吸引了更多集團消費單位加入到“陽光食品工程”中來。
目前,以中國海洋大學等知名高校、海爾等大型企業、國稅局等行政機關為代表,31家“陽光食品工程”需求單位已采購放心食品八大類近百個品種,合同額達數千萬元,使每天約有30多萬人次的就餐質量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去年5月,全國“三綠工程”工作座談會期間,商務部等11部委領導現場考察了我市“陽光食品工程”。他們認為,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政府管理的本質應該是提供良好的服務。青島“陽光食品工程”的成功經驗證明,政府有效的管理是融在良好服務之中的。
管與放:管住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市場放開;放開,仍得把關鍵環節管住
長期以來,為了保證生豬肉質量,根據政府有關規定,外地生豬屠宰企業絕不允許進入我市市區市場銷售,也就是說,市民“菜籃子”里的生豬肉不能有“外地貨”。
但是,從去年12月1日起,我市打破地域界限,凡是符合政府有關規定的外地生豬屠宰企業均可進入我市市場銷售。
放開的目的達到了,政府是不是就可以“神仙大甩手”,啥也不管了呢?
不是,市經貿委與市工商局等部門一起,認真研究了當前市場特點,明確主要管住三個環節:搞好入市備案環節,把好屠宰企業入市關;抓好查驗換證環節,切實把好肉品入市質量關;抓好入門查驗,把好豬肉零售環節入門關。
所謂“三個環節”的實質就是實施生豬肉市場準入管理制度,這是適應新形勢下破除區域分割,放開市場、政府轉變職能,實施食品質量安全準入管理,保障肉品質量的一種創新模式。據悉,我市實施的這一模式,目前在國內各城市中是先進的。
其實,不僅仍要管住生豬肉的幾個環節,對于整個“菜籃子”,政府也沒有“大撒手”,盡管“菜籃子”已經是一個放開近20年的市場,但這幾年來,市經貿委通過政府行為在這個不斷放開的市場中,管的事情并不少。
———在全國率先創建了集團消費“陽光食品工程”,由此成為國內第一個把集團食品消費納入政府全過程專項監控的城市。
———在全國率先開展了“綠色消費社區”建設,成為全國“三綠工程”建設中綠色消費環節的破題之作。
———在全國率先建立了由市“菜籃子”商品質量監測中心總監控、三大市區蔬菜批發市場、四處產地批發市場檢測室、162處零售市場及生產配送企業和集團消費單位檢測點組成的三級無公害蔬菜監測網絡體系。
———在國內城市中率先推行了“菜籃子”不合格商品退出機制,以簽訂銷毀協議書的形式,對市場上流通的不合格蔬菜實行協議銷毀。
通過以上舉措,不難看出,這幾年政府對“菜籃子”管的是“越來越嚴”。
為什么要這樣做呢?答案很簡單:能否解決“菜籃子”商品質量和衛生安全問題,成為政府在新形勢下抓好“菜籃子”工作的關鍵環節,因為蔬菜農藥殘留超標、豬肉瘦肉精、海產品浸泡甲醛可能產生的潛在危害等讓人們清醒地認識到僅僅擁有一個豐足的“菜籃子”還遠遠不夠,更重要的是擁有一個安全、放心的“菜籃子”。所以,在這方面,政府必須把該管的事管起來,而且必須做到管好管住。
一項統計數字表明,去年1至11月份,全市各監測單位共對14個重點蔬菜品種進行了34.64萬批次的抽樣檢測,檢出不合格蔬菜1209批次,共協議銷毀不合格蔬菜10.1萬公斤,價值15.01萬元,銷毀數量是前年同期的5倍,有力地保障了市場蔬菜質量安全。
根據市人大、市政協對“菜籃子”工作進行的市民評議結果,目前我市基本實現了讓市民吃上“放心菜”、“放心肉”的目標。
一位從事“菜籃子”商品經營的企業人士說,僅憑市場機制,是不能解決“菜籃子”質量安全問題的。我市的實踐證明,抓“菜籃子”質量安全,關鍵要靠政府,要通過政府部門運用行政、經濟和法律的手段,才能解決市場機制自身所不能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