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杭州1月8日電 2004年12月,浙江省工商局首用“突然死亡法”,宣布262家企業“信用破產”,并依法吊銷了其營業執照。幾天以后,杭州市也在公布了8000余家“信用破產”的企業名單后,將他們從合法經營者名單上剔除。 這些被宣布“信用破產”的企業有欠錢不還
者、制假販假者,名單中甚至還包括了一些曾經赫赫有名的公司。 這是浙江的工商部門首次大規模對信用破產企業采取強硬措施。 面對眾多議論,浙江省工商局信用辦副主任楊財標就此解答道:“突然死亡其實并不突然!此前,眾多信用破產企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些嚴重問題,其罪當誅。” 楊財標說,并不是企業信用等級被歸入D級才被吊銷營業執照,而是因為這些企業嚴重違法違規被吊銷營業執照后信用等級才被歸入D級。工商部門此次“判決”的依據是這些企業留在工商部門的不良信用記錄,對他們是否失信的評價標準,則重點在于企業行為的合法和規范程度,完全有憑有據。 2004年12月,浙江全省開始全面推行企業信用監管,所有企業的信用記錄都會被實時監控。各級工商部門負責對轄區內各類企業的信用監管評價,給每一家企業貼上信用標簽。按規定劃分為AAA、AA、A、B、C、D六個等級,分別表示信用優良、良好、穩定、波動、低下、破產。要想了解浙江企業的信用情況,直接登錄浙江省工商局的門戶網站或者浙江企業信用網一看等級便知。工商部門則根據數據庫中企業信用等級的變化,隨時對其進行處理。因此,“突然死亡”的背后,其實是整個信用監管體系的初步建立。 此次浙江被宣布信用破產的企業除被吊銷營業執照外,其企業法人代表也被相應地勒令自企業被吊銷營業執照之日起三年內不得擔任新設企業法定代表人;已擔任其他企業法人的,所在企業應當申請辦理企業法人變更登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