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10日專電(記者常愛玲、李星)
衛生部不久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有約48.9%的居民有病不就醫,29.6%應住院而不住院。衛生部常務副部長高強10日在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分析這一問題成因時說,5方面因素導致了“看病難”問題突出。
高強說,首先,我國
的醫療資源總體不足。我國人口占世界的22%,但醫療衛生資源僅占世界的2%,其中還有不少資源水平不高,公眾不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
其次,高強說,我國的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80%在城市,20%在農村,農民缺醫少藥的狀況還沒有真正改變,不少人長途跋涉,異地就醫,增加了就醫困難,也加大了經濟負擔。
第三,我國的醫療保障覆蓋面太小。高強說,我國44.8%的城鎮人口和79.1%的農村人口沒有任何醫療保障。“絕大多數居民靠自費看病,承受著生理、心理和經濟的三重負擔。”
第四,醫療費用上漲過快。高強說,近八年來,我國人均門診和住院費用平均每年分別增長13%和11%,大大高于人均收入增長幅度,公眾經濟負擔沉重。“這里有合理的因素,也有體制、機制以及醫療銷售和醫療服務不正之風的影響,必須著力解決。”
第五,政府投入不足。高強說,在我國目前的衛生總費用中,大約有60%靠居民自費,25%靠集體負擔,政府投入僅占15%。
高強說,2005年,我國將重點加強農村衛生工作,逐步改善農村醫療保障條件。同時,穩步開展城市醫療服務體制改革試點,探索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醫療服務體系和管理體系,為公眾提供優質、方便、價格合理的基本醫療服務。
特約編輯:LUCK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