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醫院開出的宣稱能讓人生雙胞態的藥。晚報記者 馬健 圖
核心提示:1月初,河南省婦幼保健醫院給《鄭州晚報》獨家提供的一組數據表明:在這個
醫院出生的多胞胎嬰兒中,多胞胎的單次生育個體總量呈上升趨勢,2005年剛過沒幾天,又有幾對雙胞胎出生或待出生。該院數據顯示,2002年,有雙胞胎40個,三胞胎2個,四胞胎3個;2003年,雙胞胎38個,三胞胎4個,四胞胎1個;2004年,雙胞胎49個,三胞胎5個,四胞胎1個,5胞胎1個。而在1999年,當時全國僅有34個四胞胎家庭。
令人震驚的是,在分析這組數據之后發現,這些多胞胎孕育者大多是家境貧寒的農村人。農村人為什么容易生于多胞胎,在這種現象的背后,隱藏著什么樣的背景和秘密?《鄭州晚報》獨家責任記者由此展開調查。
多胞胎帶來的后痛
2004年12月,新密農民王瑤在鄭州大學三附院生下5胞胎,國內眾多媒體爭相報道這則“喜事新聞”。但據了解,當孩子的父母得知是孩子5胞胎時,就已皺緊了眉頭。因為這5個孩子都是早產兒,他們只在母體中呆了31周零6天,最小的體重只有1公斤,都有著體重較小、體溫不穩的情況,一出生便被醫生抱進重癥監護室。而更讓這對父母憂慮的是,這個過程所需的治療費高達10萬元,這對于一個農民家庭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而之前,孩子的父親千方百計籌來的錢連預交費都付不了。
這5個孩子孩子既然生了出來,他們就有權利健康幸福的生活在這個社會里,自然,這種健康幸福的生活需要錢,錢在這時是一個農村家庭不能回避而又心酸沉痛的難題。為什么要生5胞胎?從哪里找來錢?孩子以后的生活和教育怎樣保障?媒體將這一家人的困境公布出來之后,社會掀起了一次捐助的高潮,但這短暫的捐助行為又能幫助這個農村家庭到哪個時期?當記者日前再次撥通這位農家的電話,咨詢他們孩子和家庭的狀況時,電話那邊是無言的嘆息,“咳!孩子太多,日子過的太緊巴”……
2004年2月,同是新密的一位農婦艱難產下了已經孕育35周的四胞胎,由于孩子太多,四胞胎中的一個因為發育不全,出生時就已夭折。據媒體報道這名產婦在懷孕兩個月的時候,發現是四胞胎,家里人聞訊都樂得合不攏嘴,卻沒有料到同時孕育四個孩子給孕婦的身體帶來了很大的麻煩。隨著胎兒的發育,孕婦活動非常困難,走路的時候必須得用雙手使勁托著肚子,還出現了高血壓、貧血等癥狀,胎兒在宮內也出現缺氧,安全受到了很大的威脅。于是,從2003年12月31日,孕婦就住進了省婦幼保健院,只到剖腹產出孩子為止。
在這個期間,這個農村家庭所要擔負的醫藥費、治療費也上10萬計,家中也是四處籌錢救急,但這個急救過后,接下來的日子從哪里找錢救孩子生存和受教育之急。在市場經濟的理論基礎下,這一切自然得有這個家庭承擔,那么這個家庭就會因為這些孩子越來越貧窮。
時間再追溯到1999年末,新密農村一位33歲的農婦產下四胞胎,這是新密農村的第一例四胞胎。
當時,這位高危產婦屬臀位難產,4個嬰兒均屬早產兒,體重輕,又不同程度地患有皮膚硬腫癥等疾病,從孩子離開醫院為止,僅醫療費就達8萬元之巨。而這個家庭當時只有4200元,當時這位四胞胎的父親憂慮的嘆息,“孩子這么小,家里就快緊張得揭不開鍋了;孩子長大了,要上學要找工作要成家,不知到時候該咋辦。”據當時媒體報道,全國那時僅有34個四胞胎家庭。
調查中,河南省婦幼保健醫院的一位護士又講述了一個更為悲慘的案例,2002年,河南周口一個鄉鎮中一戶貧窮農戶家中降生了3胞胎。這個護士在他們家里看到,由于沒錢三個孩子就用一個奶瓶輪流喝買來的質廉的"米粉",喝剩下了的米粉也不舍得倒,等下一頓熱一熱孩子繼續喝。僅僅過了三個月,三個孩子的由于缺乏營養,個子比剛生出來時還小,四個月過完,三個孩子相繼離開人世。在這四個月的過程中,曾有多位熱心家庭要求領養這幾個孩子中的一個,但孩子的父母舍不得,舍不得放棄的結果更悲慘。據了解,這個家庭從此陷入了精神和物質的雙貧困中。
看過不孕不育后懷上多胞胎
在調查35個多胞胎家庭狀況時,《鄭州晚報》獨家責任記者發現,多胞胎家庭2/3出現在貧困的農村家庭;這些多胞胎農村家庭的父親或者母親在懷孕或生育之前,有2/3患有不孕不孕癥。
記者經進一步調查發現,這些曾患有不孕不育的父母,幾乎都在正規或者不正規不孕不育專科醫院或者專科門診看過不育病,并且在看過病后,懷上了多胞胎;這些生多胞胎的母親在生育前后幾乎全部出現出現早產、貧血、高血壓難產、產后大出血等危險狀況,而胎兒則存在早產、衰竭、體重過輕,夭折也較正常胎兒增加了16倍的幾率;為了盡可能這些超過三胞胎的家庭中,尤其是農村家庭中對于多胞胎的誕生感到迷茫,因為他們根本不曾有這樣的經濟準備和其他準備,他們是在短暫的快樂之后,茫然地接受了多胞胎的現實;對于多胞胎孩子的撫養費用,大多承擔困難,甚至承擔不起,對孩子日后的生活與教育普遍憂慮。
多胞胎家庭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規律?這個規律后面隱藏的是什么背景?有什么秘密?多胞胎案例為什么在短短5年當中,僅在鄭州及其郊縣就出現這么多例,而1999年以前,全國的四胞胎才34例。醫學界有關調查資料推算顯示,國內雙胞胎的概率是1/89,三胞胎的概率是1/7900,四胞胎的概率是七十萬分之一,五胞胎的概率達到六千萬分之一,六胞胎的概率則是32億分之一的。
促排卵藥物常被不規范使用
“正是促排卵藥物的不規范使用及其它輔助生殖技術,才促使多胞胎開始增多。另外,由于環境惡化、身體狀況不佳等等原因不孕不育的男女增多,而目前,治療不孕不育的主要方法就是服用或注射各種促排卵藥物。促排卵藥物如果沒有在婦產科醫生的嚴密監護之下服用,則很可能造成對孩子和產婦的身心健康都很危險的多胞胎現象!焙幽鲜D幼保健院一專家告訴記者,多胞胎現象本來可以通過減胎術來控制減少,但由于大多孕婦,尤其是農村孕婦,對于多胞胎生產的危害認識不足,而導致多胞胎的頻頻出生。
調查中,不少婦產科專家認為,多胞胎出生率的大幅度增加(正常不超過1/1000),服用催排卵藥物是最大因素之一。國內正常雙胞胎的發生率為1/89,而使用催卵藥后,雙胞胎的發生率雖然不是奇高,也能達到1/5。
而“農村的多胞胎較多這種現象,與部分農村人知識面較窄,素質較低,甚至貧窮有關。原因就是當農村人的了不孕不育癥時,有病亂投醫,聽信部分只顧牟利不顧后果的報紙、電臺,或者電視上的宣傳治療不孕不育的街頭中西醫廣告。其實,這些小醫院對不孕的治療用的是和大醫院同樣的藥物,即使是標榜純中藥治療的?崎T診,在其中藥里也加有這種促排卵性質的激素。
這些靠廣告為生的不孕不育?漆t生,專業素質較低,治療水平有限,但為了承諾自己宣傳的療效,不惜加大促排卵藥物的服用劑量,對患者以后可能會出現的多胞胎現象不予告知,讓盲從的農民在無知中懷上多胞胎,給他們日后的生活造成極大經濟負擔。
還有部分農民,在治療不孕癥的過程中為節省治療費,該定期在醫院進行的各種身體檢測項目,不去進行檢測,在醫生檢測不到的狀況下,也容易發生多胞胎現象,當多胞胎發育到一定階段時,進行減胎術的成功率降低,只由任其成熟了。正因為傳統觀念的嚴重,認為多子多福,看到鄉鄰生了多胞胎之后效仿他們,四處打聽“能生雙胞胎的藥物”,一些不法診所或醫院便為了既得利益,不負責任的賣給他們促排卵藥物,造成多胞胎的泛濫。
街頭可輕易買到排卵藥
1月9日——12日,《鄭州晚報》獨家責任記者在鄭州街頭藥店和診所進行了走訪,發現少部分藥店可以買到促排卵藥物,如××××芬、××××激素等。而少數簡陋的診所,當記者稱要購買生雙胞胎藥物時,他們積極推薦這些藥物。并且在這些地方,醫生或者店主只是簡單介紹了藥的吃法,根本沒有提醒要進行嚴格的儀器檢測和跟蹤監測,也根本不提吃這些藥物造成的后果。而在鄭州的城鄉結合處及其周邊縣市暗訪時,例如新鄭、新密等地發現這里的診所和醫院里,得到這些促排卵藥并不困難。
在這類藥的說明書中,上面顯示著如此說明:“副作用有:卵巢增大和腹部/盆骨不適、血管舒縮性癥狀……用于促排卵時,較多見者為誘發卵巢囊腫或輕到中度的卵巢腫大、可增加多胎率或新生兒不成熟、早產等……”
專家呼吁打擊不法不孕不育行徑
鄭州大學二附院婦產科一位專家認為:一些促排卵藥物有可能導致卵巢過度刺激,將導致一種非常嚴重的副作用。主要表現為卵巢囊性增大,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血液濃縮,電解質紊亂,肝腎功能損害及血栓形成。并且還有可能發生卵巢癌,乳腺癌增加腫瘤發生風險。如果的上了這些病,及其難治,還可能導致真正的終身不育癥。
正常情況下,女性在受孕時只有一個優勢卵泡,通過人工促排會產生幾個甚至幾十個,從而增大受孕機會,但受精卵的數量卻不可預知。孕婦的子宮就像一個房間,“擠”兩個胎兒還可以,但“擠”進三四個胎兒,其張力無法承受,所以多胞胎往往不足月就早產了。此外,子宮內的幾個胎兒互相“搶"血液,有的胎兒血液過于黏稠,有的則由于缺血而發育不良,甚至胎死腹中。這并非危言聳聽,臨床出現問題的并不罕見。所以,要慎服促排卵藥。
這位專家呼吁,藥監和計生部門應當加強農村對排卵藥物知識的宣傳,加強銷往對農村排卵藥物渠道的管理力度,加強對輔助性生殖技術機構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不法不孕不育專科醫院的行徑,減少農村多胞胎現象的增加。據了解,今年3月份國家衛生部做出明文規定,嚴禁醫療機構將超排卵的藥用于生育多胎。
記者從河南省計生委科技處了解到,促排卵藥物雖為處方藥,但它不像精神類藥品那樣有嚴格的限制,因此人們想要買到促排卵藥物也不是難,而一些小型醫院或門診受利益驅使,夸大了該類藥品的神奇功效避而不談它的危害,由此給人,尤其是農村人造成了認識上的錯覺。(鄭州晚報
記者 張志穎/文 馬健/圖)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