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市“120事件”發生后,無論是普普通通的盤錦市民、醫療界人士,還是衛生行政部門領導都表示不理解,有人說目前盤錦市120體系尚不完善,亟需進一步規范,然而,更多的醫護人員和普通市民表示,只有完善制度是不夠的。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倍受人們關注的盤錦市“120事件”,反映出了當前醫療機構參
與急救任務的個別人員素質還亟待提高,同時也向衛生行政部門和醫院管理者提出了一個更為嚴肅的問題:市場經濟條件,救死扶傷和創造經濟效益,如何“魚和熊掌兼得”?
盤錦市民金先生認為,目前的醫療機構過多地注重了經濟效益,而輕視實行救死扶傷人道主義的社會效益。比如說,國家三令五申屢禁不止的藥品“回扣”問題,最直接地折射出了部分醫務人員陷入了金錢的沼澤,個別醫生無形中成為了個別藥廠安排在醫院內部的“藥販子”。像盤錦市兩家醫院為搶患者發生糾紛,可以說更直接地反映出了當前醫院在醫務人員人文道德方面嚴重缺位。
盤錦市衛生局長王文桂則表示,大多數醫務人員工作中還是以救死扶傷為主,不過由于目前國家對國有醫院的撥款數額嚴重不足,而職工要吃飯,醫院也就不可能不考慮到經濟創收問題。他認為,兩家醫療單位爭搶患者發生糾紛,實屬醫院平時教育不當、管理不嚴所致。
沈陽市民劉先生說,醫療救助單位爭搶患者本身并不是壞事,關鍵是看搶患者的出發點是什么。醫療單位、醫務人員“救死扶傷”當然值得推崇,而單純以醫療羸利為目的,無視傷病員生命的“搶患者”行為,必然受到社會道德和良心的譴責。
實際上,目前各大城市的醫院之間的激烈競爭,必然導致各大醫院對目前有限的醫療市場進行分割。以盤錦市為例,衛生部門指定的承擔緊急救護工作的四家醫院,與其他具有救助能力的醫院之間,如果沒有相關部門的統一協調,很難說能夠統一起來。一旦醫院注重了經濟效益,而忽視了對救護人員的素質教育,難免醫療機構參與救護工作時發生“撞車”現象,個別工作人員受利益趨動,不同醫院的救護人員發生爭執的鬧劇,仍然可能繼續上演。
究竟誰來統一協調“120”救護?
“120急救事件”發生后,盤錦市有關部門要求立即撤消雙興骨科醫院交通肇事定點醫院,并對骨科醫院院長楊廣富黨內警告處分。
此外,當地衛生部門還舉一反三,采取加強全市個體醫療機構管理,市衛生局會同藥品監督站管理局聯合規范藥店行醫和藥店處方管理,全面整頓藥店執業行為;組建專門執法隊伍,強化醫療市場衛生執法監督工作;建立和落實醫療市場衛生執法監督責任追究制度,明確職責,出現問題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責任。
然而,對于這樣的的一個處理結果,盤錦市雙興骨科醫院卻感到非常不公平。他們說,我們骨科醫院和盤錦二院一個民營醫院、一個公立醫院,為何“120事件”發生后我們民營醫院受了處分,而盤錦市二院一名職工偷拿死者手機,二院領導為什么“毫發未損”。
盤錦市骨科醫院黨委書記范增鐸認為,盤錦市衛生局規定盤錦市二院作為“120”急救站,可是公安局同時又把雙興骨科醫院和盤錦二院醫院定為交通事故社會聯動單位,況且沒有明文規定不允許民營醫院參與救護工作,因此認為骨科醫院參與緊急救護并沒有違反規定。
范增鐸說,如果說我們的員工動手打了人要處分醫院領導,可盤錦市二院的員工不僅動手打了人,他們當中的一個人還偷拿了人家傷員的手機,為什么雙方發生糾紛后政府單單處分我們?一個文件就取消了我們的‘定點醫院’資格?
盤錦當地一位機關干部認為,盤錦市“120”急救體系屬壟斷式經營,不符合我國的“120”急救原則,應盡快規范“120”資源,打破政府行政部門指定公立醫院壟斷的局面,合理利用現有醫療資源,科學、合理、及時地實行生命緊急救護。
據盤錦市衛生局局長王文桂介紹,目前盤錦市正在盤錦市二院內籌建一個全市的“120”指揮中心,計劃2005年可以完工并投入使用。然而,不少盤錦市民對此提出了心中的疑問:“全市的急救中心選址來選去選中了盤錦二院,不知道將來這個急救中心建成后是全市的,還是二院一家‘花魁獨占?’”(來源:焦點網談
新華網遼寧頻道 記者 葛素紅)
編輯: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