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報告將作為教材直接面向在黨校學習的中高層領導干部
“中國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實在不容樂觀。”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教授潘云良說。2004年,中央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中國農村九年義務教育調查課題組”的15位教師,先后奔赴黑龍江、遼寧、內蒙古、新疆、廣西等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進
行調查。
今天,潘云良向記者提供了一份題為《中國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的困境與出路》的調查報告。報告指出,2000年,國家宣布如期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任務,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2002年小學和初中入學率分別達到98.6%和90%。調查發現,事實并非如此,輟學率出現了較大的反彈。
農村輟學率反彈 部分學校靠造假完成任務
調查報告披露了廣西某中學上報給鎮黨委、政府的報告。“根據上級有關部門通知精神,2004年11月,國家對我縣進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復檢驗收。雖然加班加點努力工作,但2004年~2005年度‘普九’資料的完善工作仍然陷入困境。造成這種困境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流失量太大。按2003~2004年度初中在校生2067人計,‘普九’輟學率不能超過3%,即輟學學生最多不能超過62人。現初三和初二兩個年級輟學了的有140人,輟學率已達6.67%。現請黨委、政府予以考慮。”
潘云良說,“予以考慮”的結果,就是為了應付上級檢查大量造假。而造假的結果,是檢查過后輟學率大幅攀升。“有些學校學生雖然在冊,但并不在校。有些學校只要學生交錢,就可以買到初中畢業證書,而學生實際根本未讀。更有甚者,在上級驗收檢查的時候竟然借來學生湊數。”
報告指出,“普九”的成果是低標準的,并且相當脆弱。一方面,所謂“基本普及”,是指85%的人口覆蓋地區實現這一要求,還有15%的人口覆蓋地區———主要在西部貧困地區———這一目標遠未實現;另一方面,即便在“普九”已經驗收的地區,輟學率出現了明顯反彈。近年來,農村學生輟學、流失率偏高,初中生輟學率上升,有的地方農村輟學率高達10%以上。就許多地方的實際觀察,農村學生的輟學率,比統計數字要高得多。
供孩子上學讓農民好“吃力”
調查顯示,對于農村教育收費,廣大農民表示“吃力”或“非常吃力”。在湖南省安鄉縣,農民家庭年收入1200元,供一個孩子讀書要800元,有兩個孩子的家庭占大多數,也就是說兩個孩子都上學幾乎不可能。更何況農民人均純收入中,4成是實物折抵的收入,還有兩成用于預購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農民每年自行支配的貨幣收入遠低于1200元。
報告說,農村孩子享有九年義務教育的“待遇”遠遠低于城市孩子。在政府規定免除學費的同時,卻允許增收雜費,這一規定在實質上取消了“義務”的無條件性。在缺乏國家財政撥款支持的前提下,農村教育部門由于財政困難,不得不把增收超過學費的雜費變成最主要的經濟來源,維持學校正常運轉。在黑龍江省滿井鄉中學,從初一到初三年級有141名同學因家境貧困輟學。該中學共有學生827名,輟學率在17%左右。
但是,除了經濟原因外,有些地區學生輟學,是出于對學習前景的無望。從遼寧省黑山縣、彰武縣,內蒙古自治區庫倫旗等地的調查情況看,農民實際家庭年均純收入在5000元至兩萬元左右,幾乎所有兒童都有條件接受義務教育,但實際完成初中教育的學生不超過30%。由于當地教育水平有限,很多學生看不到考大學的希望,小學畢業后就在家務農或者進城打工。還有的學生花錢買到初中畢業證后,報名參軍。
農村學校難以為繼
報告還說,中國大多數縣(市)投向教育的資金十分有限,造成很多農村學校難以為繼。
首先是校舍不足而且簡陋。據統計,20世紀末全國中小學有危房約1300萬平方米,集中在中西部農村。雖然危房占全國中小學總校舍的比例不足1%,但在中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這一比例較高。廣西蒙山縣相當一部分小學無校門、無圍墻,校園環境差;教師的辦公桌椅大部分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產物,陳舊破爛;初中學生宿舍條件極差,3個人睡一張床,房間四處漏風。部分學校墻體開裂,地基嚴重下陷,觸目驚心。
其次是負債嚴重。2003年度國家審計署審計調查的50個縣,2001年底的基礎教育負債為23.84億元,2002年底上升為31億元,增長30%;到2003年6月底,僅半年時間又增長了25.7%,達38.98億元。負債總額相當于這些地方一年財政收入的80%。教育負債首先與2000年“普九”驗收有關。這使本已困難的基層政府和教育部門,不得不向外貸款或由施工隊墊資,背上了巨額債務。
第三是拖欠教師工資。據中國教育工會1999年上半年調查,中國有2/3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拖欠教師工資,目前已累計拖欠100多億元。即便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廣東省,從1996年至1999年已經拖欠教師工資6.4億元。
此外,農村學校師資總體素質不高,也是農村中小學十分突出的問題。公辦教師人心思走,民辦教師(代課教師)只能“亦農亦教”。
很多鄉鎮經費困難,學校即便嚴重缺編,鎮鄉領導也不進人,寧愿請素質不高的代課教師,因為這樣可以節約資金。還有一些村級小學教師,由民辦教師突擊培訓轉正而來,整體素質不適應當前教育發展的要求。
在甘肅省某縣,全縣共有學生10多萬人,而教職工不到4000人;在河南某縣,全縣有代課教師700人,有相當一部分小學沒有一位公辦教師,基本是初中畢業生教小學,有的連初中都沒畢業,小學教育質量可想而知。
潘云良告訴記者,調查報告將作為教材,直接面向在中央黨校學習的中高層領導干部。“現在很多地方領導決策時,往往憑經驗,不了解實際,學校將調查情況作為教材,有利于提高他們科學決策的能力,提升他們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記者獲悉,中央黨校的報告已經引起教育部的高度重視。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楊進表示,調查報告符合實際情況,并將派人和中央黨校專家一起,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他同時透露,教育部將開始逐步調整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的內容,引入更多職業技能教育。
(記者 李健)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