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委從對問題官員實施“雙規”到“請喝茶”的過程,實質上透露出中國反腐策略的調整
2005年,成都市官員最怕的是什么?是收到市紀委官員“請喝茶”的邀請。官員們心里十分清楚──這絕不是去擺“龍門陣”,而是一個信號,它其實就是紀委的口頭警告,甚
至是紀委調查的開始。
在香港,官員最怕的也是廉政公署的人打電話邀請喝咖啡。這是一個官員即將落馬的前兆。
按照成都市紀委、監察局制訂出臺的《市紀委、監察局與領導干部黨風廉政談話的實施辦法》,以后,紀檢機關聽到對某某官員有什么反映,便會先邀請這位官員“聊聊天”,喝杯茶……
成都市委黨校劉益飛教授認為,紀委從對問題官員實施“雙規”到“請喝茶”的過程,實質上透露出中國反腐策略的調整──反映了執政黨在反腐敗斗爭當中更加注重斗爭的藝術、方法和策略。
請喝茶實質上是先打一針“預防針”,沒有問題的官員會受到震懾和教育,懸崖勒馬;官員若真的“腐敗了”,當然,紀委請他“喝一壺”的也不會是雀巢和龍井。
反腐敗結束“摸著石頭過河”
事實上,2004年的中國反腐敗已經呈現出對事前教育預防、事中查處監督的多重探索。
從浙江省的官員廉政保證金制度到深圳市反腐保廉預防體系的成功試點;從領導干部述職述廉、誡勉談話到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取得新的進展;從《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到《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等法規制度的頒布實施,中國的反腐敗斗爭正從權力反腐走向制度反腐,并向縱深發展,逐漸逼近制度和體制的更深處。
中國社科院反腐專家邵道生教授認為,經過2004年的反腐敗斗爭,以中紀委第三次全會的公報為標志,執政黨集中了全黨、全國人民的智慧,總結了20余年的反腐經驗,已經結束了“摸著石頭反腐敗”的時代,此后反腐斗爭將會任務更實、方向更明、目標更清。
邵道生教授將2005年后的反腐動向概括為“一”、“二”、“三”:
“一”,就是一個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它不僅是反腐敗的指導思想,還是檢驗反腐敗成果的最終標準和試金石;
“二”,指反腐敗的具體內容,借用“兩手抓、抓兩手”中的“二”字,即用“一只手”來反位高權重的“權力腐敗”(大腐敗),用“另一只手”來抓嚴重損害群眾利益的“身邊腐敗”(小腐敗);
“三”,是“三位一體”,指“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這一指導方針解決了反腐敗的方法和途徑,對保持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具有重大意義。
制度反腐專家鐘巖向《瞭望東方周刊》指出,2005年的反腐敗斗爭將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制度反腐進一步提速、加力。在反腐敗操作中,更注重紀律處分和組織處理相結合,實際上把紀檢和組織的功能結合起來,反腐敗聯合作戰能力提高。
其次,查辦案件仍是重點。重點集中在兩個方面,即領導干部違紀案件的查處和以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為重點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
此外,加強辦案的強度和力度,將和注重監督結合起來,治本的力度在加大。
中紀委全會透露新信息
不反腐敗就會亡黨亡國──這在反腐理論界已經成為共識。觀察家認為,黨的最高領導者專門從提高執政能力的戰略高度,全面闡釋懲防腐敗與執政興國的重要關系還是少有的。
1月11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五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反腐倡廉能力,是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體現,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重要保證。
胡錦濤指出,必須深刻認識到,執政基礎最容易因腐敗而削弱,執政能力最容易因腐敗而降低,執政地位最容易因腐敗而動搖。
“去年9月的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審議通過了吳官正代表中央紀委常委會所作的《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供有力保證》的報告,已經從執政能力的角度闡釋了提高執政能力與反腐敗斗爭的關系。中紀委五次全會可以說是將此進一步深化、明確了。”鐘巖表示。
此次全會的另一個亮點是,執政黨切實解決黨風問題,為所有官員劃定了政德底線,五類違紀現象成為政德“高壓線”,觸電的官員將被嚴懲。
“‘五不準’明確提出,對官員收受賄賂、跑官要官以及放任縱容配偶、子女及身邊工作人員經商、參與賭博的,觸線者要一律先免職,力度不可謂不大。一個變化是,對官員日常生活劃定的高壓線越來越細,中央高層態度堅決而明確:官員要做人民公仆,不能作威作福。”鐘巖分析道。
《瞭望東方周刊》從權威途徑了解到,2004年,全國在治理領導干部違反規定收送現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以及領導干部的配偶、子女違反規定經商辦企業等問題上,共糾正超標準配備使用小汽車11528輛;糾正領導干部超標違規住房58.05萬平方米,追繳資金1.38億元;糾正8079名縣(處)級以上黨政領導干部違反規定兼任企業領導職務的問題;清理出黨政領導干部拖欠或利用職權批借給親友的公款25.06億元;清理出黨政機關違反規定用公款為干部職工購買的商業保險14.64億元。
2004年,各級紀委還參與特大事故的調查,對216名負有領導責任的縣(處)級以上干部嚴肅追究了責任。國有企業反腐倡廉工作得到加強。
反腐敗進入戰略轉折
2004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聽取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2004年工作匯報,研究部署2005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同時,審議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2005年新年后,《綱要》由黨中央正式頒布實施。
鐘巖認為,《綱要》的頒布實施,可以視為中國反腐敗進入一個新的戰略階段的標志。
《瞭望東方周刊》了解到,《綱要》所規劃的防治腐敗體系,籌劃已久,并在浙江、深圳、江蘇等地進行了試點。其中深圳市早在2002年就制訂了反腐保廉預防體系,并取得了實效。
事實上,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后,抓緊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成為中紀委此后工作部署的重要內容之一。
懲防體系的建立和完備需要法律的支持。中央紀委一位負責人在2004年11月7日召開的全國紀檢監察法規工作會議上指出,在2010年前建立起中國特色的黨風廉政和反腐敗法規制度體系,是今后一個時期黨風廉政和反腐敗法規制度建設的總體目標。
《瞭望東方周刊》了解到,這一體系大致包括3大法律制度規范和10個法規制度門類,即:關于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國家法律法規及其他法律法規中關于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規范;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黨內法規及其他黨內法規中關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規范;從中央到基層的黨組織、行政機關和其他單位制定的關于反腐倡廉的制度規范。
而在這個體系中,除國家法律體系中關于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的規范應當由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負責,紀檢監察機關可以按照有關規定程序提出立法建議之外,其他兩部分都應納入紀檢監察機關的責任范圍,有的需要紀檢監察部門直接起草制定,有的需要會同有關部門共同起草制定,有的需要向黨委、政府提出建議由黨委、政府制定。
鐘巖認為,胡錦濤總書記在中紀委五次全會上提出,“要通過深化改革,創新制度,注重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增強干部群眾對懲治腐敗的信心,更好地形成懲治和預防腐敗的合力”,這個觀點十分重要。
“這意味著,紀委的改革是必需的。反腐敗也要用發展的思路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問題,更進一步完善體制改革。”他說。■ 于津濤/北京報道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