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建軍訴說拆華僑飯店的“不幸” |
早報訊
昨天,被拆了一半的
華僑飯店陷入“僵局”,斷臂殘垣佇立在寒風之中。拆除華僑飯店的單位——青島某置業有限公司昨從“幕后”走到前臺,公司有關負責人來早報接待室解釋,公司去年競買到了華僑飯店所在地塊,從買地至今,“公司拿到的相關文件中,均未提及華僑飯店是省級歷史優秀建筑”。
拆樓人“不知老樓歷史”
這家公司負責人稱,此前,由于這里被規劃為地鐵出口,負責火車站周邊改造項目的市地下鐵道工程辦公室,于2003年獲得了有關部門下發的華僑飯店的房屋拆遷許可證,原來的華僑飯店獲得拆遷補償后另外選址開張了。去年4月,湖南路、泰安路、廣西路、蒙陰路圍合的區域公開掛牌出讓,公司以1.2億元的價格競買到了這個地塊用于開發,華僑飯店就在這個地塊之中。“從競買到這塊土地至今,我們一直不知道華僑飯店是省級歷史優秀建筑。”
老樓昨獲“喘息”機會
昨天,華僑飯店的拆除“行動”已經停止,拆樓的公司表示,他們將等待有關部門的意見,此前不會再拆除華僑飯店。華僑飯店今后的命運將會如何?昨天下午,規劃部門工作人員答復記者,他們目前正在研究。
政協委員要提議案
根據建設部去年2月1日頒布實施的《城市紫線管理辦法》,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護的歷史建筑劃入保護范圍。保護區內不準損壞或者拆毀保護規劃確定保護的建筑物、構筑物和其他設施。在城市紫線范圍內確定各類建設項目,必須先由市、縣人民政府城鄉規劃行政主管部門依據保護規劃進行審查,組織專家論證并進行公示后核發選址意見書。
昨天,記者從市文物局獲悉,除華僑飯店之外,我市另外130處省級歷史優秀建筑現在保留完好。“不能讓歷史建筑再受侵害了,歷史建筑若要改建或拆除,文物部門應該有‘一票否決’權。”昨天,政協委員徐建軍看到早報的報道后,決定整理一份提案提交政協。(本報記者)
新聞鏈接
沈陽文物被當成違法建筑拆除
就在華僑飯店被拆的同一天,作為去年3月沈陽市確定的首批不可移動文物的“英美戰俘營原址”保存最完整的部分———戰俘營圍墻慘遭拆除。
據《遼沈晚報》報道,這處文物拆除的原因是把圍墻當成違建了。記者在施工現場找到一名負責人,他稱自己是接到任務拆除違法建筑的。記者問,你知不知道這是戰俘營原址,是文物保護單位,他疑惑地問,是嗎?接著說他也是受雇的,按照規定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