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被虐女童因一家醫院的延誤治療成為近日島內媒體關注的焦點,島內虐童家庭暴力問題也隨之凸現。近10年來的統計表明,臺灣兒童受虐人數呈上升趨勢,2003年就有5349名兒童遭受虐待。島內兒童福利聯盟估計,2004年更突破了9000人,即平均每小
時就有一名兒童受虐。
家住臺北市中山區的7歲邱姓女童1月10日凌晨被狠心的父親毒打,至今仍昏迷在臺中縣童綜醫院的病床上。2003年的統計數據表明,受虐兒童的年齡以9歲到11歲者最多,占總數的32%,其次是6歲到8歲者,占總數的30%,零歲到2歲者,占總數的15%。施虐者以兒童的父母居多,占總數的83%。在受虐類型方面,以身體受虐最多,占總數的35%,其次是疏于照顧,占總數的30%,性受虐者占總數的4%。
針對島內虐童事件層出不窮,兒童福利聯盟執行長王育敏分析說,離婚率高是虐童案增加的主要原因,單親家長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小孩,內外壓力夾攻,很容易把“氣”出在孩子身上。近年島內居高不下的失業率,讓這一問題雪上加霜。
王育敏指出,島內每年真正用在保護兒童上的經費只有3000萬-4000萬新臺幣,不到300位的專業社工,卻要應付9000多個通報案例。
臺灣大學社會系教授林萬億指出,“家丑不外揚”可能是臺灣社會面對家暴事件的最大弱點。他說,邱小妹妹事件中,親屬、鄰居只要有人出面舉報,社會福利機構與警察介入調查保護,也許就可以避免不幸事件發生,這顯示整個社會通報及扶助體系都必須重新檢視。(完) (記者何自力
李珍玉)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