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內各財險公司的保守估計,目前約有20%的車險賠款屬于欺詐。從2000年至2003年,我國車險賠款損失約為13億元。平均每天車險賠款損失15萬元以上。針對日益泛濫的騙保案,專家近日表示,目前各保險公司的消極態度令人擔憂,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那么中國保險市場逆向選擇的問題將很難避免。
車險詐騙
發出危險信號
2004年1月5日,在上海市發生了一起交通肇事騙保案,由嫌疑人吳玉勇駕駛的牌號為豫P-71728的桑塔納轎車在新市南路逆向行駛與嫌疑人張兆紅駕駛的牌號為滬A-Z5945的本田雅閣轎車在路口發生碰撞。事發后,警方多方調查取證得知:吳、張二人受雇于同一汽車修理承包人馮勇。在馮的指使和參與下,利用該汽車修理廠客戶前來維修和保養的汽車,進行車險詐騙。
自2003年6月至2004年2月,馮、吳等人先后合伙作案,共制造了5起假的交通事故,詐騙保險金額7萬余元。7萬元,對于全國幾乎每天都在上演的“車險詐賠案件”來說或許并不算多,然而,對于保險公司而言卻并不是小事一樁。
車險騙保并非無源之水。目前,各家保險公司各自為政,保險公司之間的信息溝通幾乎為零,保險公司對其他保險公司的理賠狀況知之甚少,從而給騙保行為以很多可乘之機。
北京率先啟動“捉賊”方案
2004年3月,北京啟動了“車險信息庫共享平臺”。據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北京監管局機構處的盧勇介紹:“建立這個信息庫,一個是因為2003年車險的詐賠情況比較多,許多公司都反映這樣的現象直接導致他們利潤下降,因此為了避免詐賠騙保現象,需要各個環節的信息共享。再有一個原因就是2002年年底車險制度改革之后,保監會對保險費率不再制定統一的條款,但是保監局在監控方面還需要保險公司的許多數據支持,需要全行業的統一數據。”
據盧勇介紹,車險信息庫相當于一個信息樞紐,保險公司在接到客戶的車險理賠信息后,可以將相關信息放到這一樞紐上,供保監局、保險行業協會及交管部門使用,使資源實現共享。
另外,在實際應用中,“車險信息庫共享平臺”還涵蓋了交管信息協查合作機制。交管局在調查交通肇事案件時,可以將逃逸車輛的相關信息通過“車險信息共享平臺”轉交給各保險公司,而保險公司與各大汽車修理廠的關系甚密,這樣又可以將相關信息轉告給汽車修理廠,當汽車修理廠發現可疑車輛時,就可以及時將信息反饋給保險公司,而保險公司最終將信息通過“車險信息共享平臺”反饋給交管局,這樣“車險信息庫共享平臺”在無形中實現了“捉賊”的功效。
信息平臺并非真正“防火墻”
從保險公司的角度來看,“車險信息庫共享平臺”可以給保險公司的數據核算帶來極大的方便,保險公司還是十分歡迎搭建這一平臺的。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術中心的陳華近日向記者表示,“我們在有了新的客戶時,可以通過這一共享平臺向交管部門發出相關需求信息,然后從交管局的信息庫中提取出該客戶的交通違章記錄,同樣,我們也可以通過車險信息庫共享平臺向其他的保險公司提出需求信息,這樣我們就能輕松掌握該客戶的詳細資料了!
據悉,在北京“車險信息庫共享平臺”正式啟動之前,各大保險公司內部都有駕駛員“黑名單”,上面記錄了該保險公司所受理的車險記錄比較多的車輛,但是這樣的“黑名單”對保險公司的作用并不大,因為對騙保人來講,很少有只在“一家身上拔羊毛”的現象,他們更多的是利用各種手段在不同的保險公司騙取保險金。因此,“黑名單”更大的意義不在它的“獨享”而在于“共用”。
“當然這樣一個平臺的搭建還需要很多努力,它不僅僅需要多方面真正實現配合,而且還需要‘車險信息庫共享平臺’上的各個機構能夠嚴格執行統一執行標準,從而實現‘車險信息庫共享平臺’的真正效能。”華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術部楊經理告訴記者。
專家呼吁“統一標準”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保監局已對保險公司自身的數據庫建設提出了“六通”的要求,即交管部門、各地的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行業協會、保險基金、醫療機構及保險公司自身的數據庫都能共享、通用。而目前,各保險公司能夠做到的僅是“四通”。
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技術中心的陳華表示:“要實現真正的‘六通’,在技術上并不難做到,只需在此基礎上多設立兩個接口就可以了。而目前我們真正要解決的問題還是在于要盡快共同推進‘統一標準’的制定!
然而要真正實現“車險信息庫共享平臺”的合理運做還是很難的,因為涉及客戶資料的保密、定損工時的差別以及在人情關系影響下的不規范理賠,甚至個別條款的細節等問題,各保險公司并沒有把所有的客戶信息都投入這個共享的數據庫,也就是各保險公司上傳的信息缺乏統一標準。一位保險公司從業人員告訴記者,“一旦這些信息被發布在信息平臺上為其他各家保險公司所知,不僅自己的優勢可能保不住,更可能會把自己的劣勢公之于眾,這些都是保險公司極不愿見到的!
雖然缺乏統一執行標準,影響了保險公司的利潤收益率,但是保險公司畢竟還可以通過抬高保費等方式把風險轉嫁給普通消費者。專家表示,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那么中國保險市場逆向選擇的問題將很難避免。(洛濤)
特約編輯:舒薇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