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咨詢顧問厲來 筆者有機會幫助不同的企業做人力資源的工作,憑借幾年心理咨詢臨床的談話經驗,我頻繁地介入企業員工的招聘、培訓、考核、激勵、挽留、辭退。經過一次次面對與握手,經過一次次歡迎與告別,我發現,職場奔走實在如同參加一場缺少坐標的馬拉松,而一個
人在職業路上的抉擇和適應能力對他的一生有著相當重要的影響。回想自己每一次與職業路上的人目光相對,他們從眼神中傳遞出的心理迷茫和困頓都讓我深刻體會到職業選擇對于一個社會人的重要,生涯規劃對于一個職業人的珍貴。 有那么多一腔熱血的人一臉茫然,那么多一身經驗的人在怨天尤人,那么多教育良好的人一事無成,那么多一事無成的人發現自己身形漸老。這樣的發現與體驗經歷多了,對受過心理學訓練的我來說,就不異于一種內心的煎熬———受過各種各樣的培訓、教育和磨煉,卻不能掌控自己、成就自己,在本就不長的職業生涯中莽莽撞撞,逛逛停停,不知不覺,老之將至,而悔之晚矣!
人力形象的經營不重要嗎?
人力形象,筆者認為,就是指社會勞動者在適應社會就業的過程中的心理綜合指數,包括自信度、學習能力、技能積累、工作習慣、生活習慣、人際能力、成就動機、夢想等等,這些都可以追溯到勞動者的內在心理結構。在處于轉軌時期的當代中國社會,就業的多元化,擇業的復雜化,人的欲望的多變性等等都使人力形象的問題日益凸顯出來。
個案一一名工程師想要競聘一個高級管理的職位,幾經面試,他的專業沒問題,經驗沒問題,家庭沒問題,待遇要求也沒問題,一切看上去似乎都沒問題了。但最后,這位高工落聘了,因為他的年齡有問題。他最好的職業時光在一個半死不活的企業消耗殆盡,最后企業垮了,他只領到了一個失業證。而現在,他力不從心,他身心疲憊,正好是處在高速成長期的招聘企業所不愿接受的———因為沒有意識到要給自己的職業生涯作一個規劃,一個滿身經驗的專業人士就這樣與一個理想的職業舞臺無緣。
個案二一名女生剛參加工作時每月工資800元。八年過去了,她換了幾個工作。當最新的用人單位詢問她多少薪水能夠體現她的工作價值時,她回答,1000元。用人單位說,你可以走了。為什么僅僅是1000元?已經八年了。一個人由工作積累而成的經驗智慧怎么就增值了這么一點?她是怎樣工作的?她把自己過去的工作平臺當回事了嗎?她有學習能力嗎?八年工作的積累與青春時光的付出給她的職業資本到底帶來了多大的提升?
個案三一名大齡女青年很想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在和用人單位面談的時候,她發現自己想干的工作竟然那樣富于挑戰,不由得面露難色,無奈地坦言自己真的不是一個愿意上進、愿意吃苦的人。工作機會就在眼前,自己卻無力去把握,更讓人沮喪的是,她發現自己連爭取的勇氣都沒有,實在讓觀者一聲嘆息。
這一切,讓人反思,難道人力形象經營不重要嗎?
人力形象關系幸福指數
人力形象關系一個人的職業適應力,關系一個人的生活質量,關系一個人的生命效率。精煉成一句話:人力形象關系到一個人的幸福指數。
———預備就業的年輕人在網絡游戲的搏殺空間里投擲大把的青春、精力、智慧與才情,他們很難拿出足夠的時間去考慮自己的職業道路,進而去努力準備一番。原因之一就是他們沒有人力形象的概念,他們還沒有體驗到現實職場社會的需求與規則,他們還沒有對自己的社會價值進行考量。
———從高校畢業的新鮮職業人多有在就業求職時被拒絕的經歷。什么原因?人力形象不夠好。面試時的表現往往不夠職業化,對自我的評價往往又高于用人單位的標準,對工作待遇的要求普遍高于自己實際能貢獻的水平,對企業和行業的了解一片模糊。畢業生對自己人力形象的塑造達不到現代用人單位的期望與標準。
———30來歲的職業人經過職場上的多年拼搏,有一部分人對工作不滿意,事業成績少,心理世界容易失衡、焦躁、茫然。什么原因?還是人力形象問題。這部分人對生命的開掘、對職業目標的設定、對價值的追求等方面的努力與爭取都有相當的欠缺。
———40多歲的人跳槽難、擇業難,容易產生灰色心理,多有失敗感。這同樣源于人力形象問題。他們不懂得生涯規劃,不曉得在職業路上未雨綢繆,不善于“逼迫”自己不斷接受挑戰、保持新鮮、與時代同步。隨著生理的衰退和職業成就感的衰退,他們就會感到力不從心,就會覺得再次擇業的門檻兒似乎對他們越來越苛刻。
人力形象實在需要每一個人去認真經營,關于職業認知、職業選擇、生涯規劃,對這些內容的不斷用心關照將會有助于打造一個人的職業適應力,進而提高一個人的幸福指數。
如果人生也有涯,那么生涯的邊界可以畫成一個三角形,一邊是“職業線”,另一邊是“情業線”,還有一個底邊就是“情商”。如果生涯真的可以規劃,那么中國傳統的觀念通常是在生涯的前面加上“富貴”,而現代的觀念則是在生涯的前面加上“HAPPY”,快樂的,幸福的,如何定義?隨你。
關注人力形象的價值,就是關注自己社會生命的價值。
學習經營自己的人力形象,就是在經營自己的社會價值。
眼下,又是一個應聘求職的“旺季”。在這個季節里,你開始關注學會經營你的人力形象了嗎?欄目電子郵箱zhihaidaohang@qingda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