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濟寧訊(記者 張子揚 呂光社 報道) 1月19日上午,內蒙古自治區農民崔艷軍接病愈的兒子從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出院,父子二人高興地踏上了回家的列車。崔艷軍說,兒子患有先天性心臟室間隔缺損,這個在當地需要花費兩萬多元才能治愈的手術,在濟寧只花了1萬元,這得益于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實行的單病種限
價制度。
單病種限價收費就是指對沒有并發癥的單一病種從確診入院、檢查治療到治愈出院限定最高醫療費用。去年初,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在做了大量的核算工作后,挑選出69種具有代表性的病種,實行“打包治療”,以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據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武廣華介紹,自實行單病種限價以來,該院共收治單病種限價病人2113人次,69個病種均有涉及,平均每人住院費用3609元,比實行限價前同類病人費用下降了1801元,共為患者節省費用381萬元。
看病“一口價”,帶來患者盈門。變化最顯著的心臟外科手術量從原來的每年120多例增長到305例。數量多了,服務質量不能降。心臟外科主任徐向明深有感觸地說:“限價給醫務人員帶來很大的壓力。因為費用包干后,還要確保病人治愈,就逼著我們從提高醫術上多下功夫,讓患者滿意!痹撛阂晃回撠熗窘榻B說,單病種限價是醫院收費更加透明的表現,也是市場競爭的結果。為降低醫療成本,醫院通過縮短住院天數、減少患者等待時間,少檢查、少化驗,多用一線藥、少用新特藥,降低手術費用、器材費用4個渠道盡最大可能擠干“水分”。據了解,該院今年使用的抗生素藥物中,一聯抗菌素使用率占63.8%;在省衛生廳組織的質量檢查中,該院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項目被評為第一名。單病種限價收費也帶動了全院的醫療檢查、用藥、材料消耗等逐步合理化。
據了解,單病種限價制度不僅讓眾多因家庭貧窮而看不起病的病人得到了治療,而且使醫院在社會上樹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醫風得到明顯轉變。去年該院沒有發生一起因‘紅包’、回扣引起的投訴。
編輯:林彥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