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要加快發展衛生事業,抓緊完善公共衛生“兩個體系”,深化醫療衛生體制和藥品生產流通體制改革,控制醫藥價格和醫療服務收費。加大對重點傳染病的防治力度,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推進中醫藥現代化進程……
——摘自省十屆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
社區流行詞——
貼身大夫
、網絡建設
1月19日,記者走進濟南市千佛山東路社區衛生服務站,只見幾名居民正在打著吊瓶看電視或者翻閱健康雜志,藥房里整齊地擺放著各類藥品,門診室的墻上則掛著14位醫護人員的照片和責任區域。附近居民吳長英因為上火來這里診療,最后拿了一盒黃連上清片和一盒紅霉素眼膏,總共花了3.5元錢,她高興地說:“這些錢到大醫院掛號都不夠,在這里看病買藥又便宜又方便。”
這只是遍布濟南市區的社區衛生服務站中的一家。據濟南市衛生局統計,2004年,省城濟南的社區衛生機構達到了118家。其中約有70余家進入了醫保范疇。大大小小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站漸漸地走進了人們的生活。
根據1995年衛生部出臺的有關文件精神,確立了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計劃。至今在我省各地,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已經越織越密,主管部門在2003年年底就提出了“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站點網絡建設”的規劃和目標。以濟南市為例,2004年社區衛生服務站點的建設目標已經全部完成,一年中社區衛生服務站點數量增長了20%,達到了118家。這些站點承擔著社區居民的醫療保健、疾病預防、計劃生育、心理咨詢、康復和健康教育等眾多內容。
對社區衛生服務站點建設的重要性,山東大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研究所徐凌中所長有一套理論:隨著百姓對健康和疾病預防的日益關注,應該倡導一種“大病進醫院、小病進社區”的診療習慣。他做的一項調查表明,在三級甲等醫院看病的病例中,60%以上在社區的門診就可以完成,如果這部分病人能有效分流,三級以上醫院出現的診療資源緊張現象將得到直接緩解。
醫院流行詞——
招標進藥、劃價革命
2004年,省城幾乎所有的醫院都不同程度地進行了一場“劃價革命”,將延續了多年的“掛號”、“劃價”、“收費”等需要病人分別排隊的診療程序,合并成一個窗口。
談起去年3月份劃價、收費等窗口合并前的情景,千佛山醫院財務部收費處主任魏益亮說,改革之后,病人可以在每一個窗口進行掛號,劃價、收費一次性辦理,原來看病時間至少縮減了一半。
山大二院的關副院長說,“劃價革命”使得病人在醫院看病的時間大大縮減,醫院診療的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魏益亮還向記者提出了一個無紙化辦公的設想。即醫院通過和銀行的合作,為市民辦理一張診療卡,病人到醫院就診時,就可以通過刷卡的方式辦理一張電子診療卡,醫生可以直接在電子病歷上開方。接著到劃價收費處根據調出來的該電子病歷個人資料,完成劃價、收費等一系列程序。
除此之外,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工作的不斷推進也讓醫院漸漸告別了“暴利時代”。據省衛生廳有關人士透露,2004年1月至9月,我省97.75%的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對36742種藥品實行了集中招標采購,使藥價平均降幅達到28.71%,讓利患者3.59億元;同時,2004年我省各級醫療機構總收入237.9億元,比上年增長3.88%,其中,藥品收入105.5億元,比2003年增長2.8%;醫療收入105億元,比2003年增長10.5%,醫藥費用增長過快得到有效控制,醫院收入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
藥店流行詞——
夜間售藥、平價藥店
記者從省藥監局市場處獲悉,2004年,全省新增藥店3000多家,使藥店總量達到了12000-13000家,其中“平價藥店”成了這個市場中的一匹黑馬,哪一匹殺出來,都帶著自己的利器,引起一片驚呼。即便如此,仍有不少外省的醫藥零售商進軍齊魯,沖進硝煙,殺入戰場,使競爭越戰越酣。
競爭不僅降低了藥品的價格,也使得“服務”這一商品標簽越來越醒目:24小時售藥。根據國家有關辦法,我國現有的零售藥店應具備24小時售藥的能力。考慮到各地的實際,并沒有強制性的要求。據悉,當前省城現有的幾百家藥店中,堅持24小時售藥的不足1/10,省藥監局有關人士說,現有的藥店比較密集,“1/10”已經可以保證市民夜間購藥了。
本報記者 郭波 喬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