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報訊 經受著貸款戶誠信度嚴峻考驗的商業銀行個人汽車貸款業務,在車市節節跳水的“考驗”之下,2004年末出現了近年來從未有過的大幅度下降局面。對此,人民銀行青島市中心支行有關人士指出,個人汽車貸款業務遭遇信用“寒流”襲擊的不良反應開始顯現。
人民銀行
市中心支行的統計資料顯示,居高不下的汽車消費貸款不良率,大大阻礙了商業銀行開辦此項業務的腳步。至2004年末,我市汽車消費貸款余額為24億元,比去年年初下降了9.8億元,同比多降了18.1億元。
幾年前曾經大為紅火的個人車貸業務,緣何出現大幅度萎縮局面?
一家商業銀行的私金部負責人認為,這一局面是個人車貸業務的市場環境造成的。近年來,由于銀行、保險、貸款人等各個方面在辦理這項業務中存在著種種漏洞,致使不按期還款的貸款人紛紛出現,車貸的不良貸款率步步攀升,并直接帶來貸款人誠信度大大降低的后果。因此,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各家商業銀行紛紛收縮車貸業務,或提高了車貸首付比例,或嚴格篩選客戶,有的銀行將首付比例由原來的一二成,提升至三五成。部分商業銀行甚至停止了對個人車貸的發放。
“去年大大降溫的車市,令汽車的折舊速度大大加快,車貸因此更加遇冷。”幾家銀行負責車貸業務的工作人員表達了相同的看法。他們認為,進入2004年后,隨著汽車價格大幅度跳水,汽車的貶值速度大大加快,“汽車從掛牌后的那一刻起開始貶值,如果客戶拖延個一年兩年不還款,用作抵押物的汽車的價值便會大打折扣。即使銀行對客戶提起訴訟,至最終有了判決結果往往要過幾個月時間,到那時抵押物的價值會打更大的折扣。”
由此,在這樣的信用環境里,多數商業銀行寧可不貸也不愿冒如此大的風險。個人汽車消費貸款在2004年冷至了“冰點”。(孫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