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訊 以撿破爛為生的招遠老人劉盛蘭,在8年的時間里,他過著貧困的生活,然而他精神上的財富卻讓人羨慕———全國各地50多名貧困生在接受著他的捐助。近日,筆者在招遠市金城路黃金物資發展中心他簡陋的住處采訪了這位老人。
捐錢從不吝嗇
&nb
sp; 劉盛蘭的第一次捐助是在1996年,那時候他所在的廠子很不景氣,即使每月看大門的300塊錢也無法領到手,他就只好去撿破爛。有一天,老人無意中從一張舊報紙上看到:鄒城市王村鄉13歲的中學生呂亞洲,因家庭發生變故,家里只剩癱瘓在床的85歲的曾祖母和60歲的奶奶,面臨輟學。他給呂亞洲寫了一封信,隨信寄去了50元錢。
海陽縣的李曉國家里貧困,從小失去了母親,劉盛蘭從他上小學起就開始給他寄錢,一直寄到高中畢業;在得知新泰一中的貧困學生喬元華進入了全省文科前五名,立即匯去了200元錢,后來這個孩子考上了北大。“他們有出息,我就滿足了。”他說。
生活極其清苦
就在劉盛蘭往外寄錢的同時,他自己卻過著如同乞丐一樣甚至有些自虐的生活。穿的衣服都是許多年前的,而且一年就冬夏兩套,吃的菜都是從菜市場里撿的爛了的土豆、蘿卜。菜市場的人都說他:“狗吃的都比你吃的強。”
獨身生活40年
劉盛蘭哥哥們不是太孝順,他就搶著養老娘,為這事和三任妻子離了婚。他獨身生活了40多年,連個孩子也沒留下。劉盛蘭從來不告訴那些學生他的真實情況,怕他們知道后不忍再花他的錢。
別人都以為劉盛蘭活得苦,但劉盛蘭覺得自己活得很安心。他說這兩年來他出了5次車禍,有一次被一輛摩托車撞出好遠,但爬起來一點事也沒有。他說這是“好人有好報”,所以他“捐得越多就越高興。”(張洪波張堅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