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史寶華
正當外資在開放后的中國成品油零售市場上大肆跑馬圈地時,一場對中國城市燃氣市場的爭奪也在悄然展開。昨天,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與印度燃氣公司簽訂共同開拓中國城市燃氣市場的意向書。之前,新加坡燃氣公司、韓國天然氣公社已與中國燃氣簽訂了類似意向書。而搶占城市燃氣市
場的最終意圖是爭奪中國進一步開放的天然氣市場。
外資紛至沓來
昨天,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與印度燃氣公司簽訂意向書,印度燃氣公司將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認購中國燃氣10%股份,并且至少在兩年內都會持有這些股份。
根據協議,中國燃氣和印度燃氣還將在中國成立一家合資公司,雙方各持有50%的股份。合資公司將在中國經營、管理天然氣管道網絡,并通過這些網絡銷售天然氣;建造、經營及管理長距離天然氣或其他能源輸送管道,而且還將銷售液化天然氣、壓縮天然氣或者其他能源。
在此之前,中國燃氣已經與新加坡城市燃氣公司、韓國天然氣公社簽訂了類似合作意向書,內容均涉及出售股份,同時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據了解,除了上述投資者外,日本東京燃氣公司、英國燃氣協會、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總公司也有意入股中國燃氣,并且都與其進行了接觸。
“都是外國公司主動聯系中國燃氣,外資希望能夠提前占領市場,為下一步發展打好基礎”,中國燃氣香港總部的張煒說。
借助中國燃氣
在上述外國公司進入中國燃氣市場的過程中,無一例外地選擇了中國燃氣作為“跳板”和合作伙伴。
在香港上市的中國燃氣是一家利用工程投資、建設和運營的天然氣專業公司,目前在中國內地投資50多個天然氣管網項目,在西氣東輸、川氣東送沿線和北京周邊地區擁有25個城市和地區的天然氣專營權。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專家分析認為,與中國燃氣這樣的成熟企業合作,可以大大降低外資進入中國燃氣的風險,而且可以借助中國燃氣已鋪就的網絡,中國燃氣的確是塊很好的跳板。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燃氣在內地部分合資公司已經向獨資轉化。去年5月,中國燃氣收購了淮南燃氣公司在淮南中燃城市燃氣發展有限公司30%的股份,從而將淮南中燃變為中國燃氣的獨資子公司。今年1月,中國燃氣又在南京成立了獨資公司。此舉意味著,外資參股后,將只與中國燃氣一起分享收益,而把地方燃氣公司排斥在外。
靜候市場開放
外資進入中國城市燃氣領域只是第一步,這些事先打好的基礎將有助于在中國天然氣領域的進一步開放中更加游刃有余。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韓文科表示,隨著中國提高天然氣在一次性能源結構中的比例,城市燃氣市場大有可為。而在新一輪城市公用事業的改革中,城市燃氣設施的建設急需資金,這為外資進入中國市場打基礎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所長張漢亞告訴記者,發改委2004年底公布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規定,大中城市燃氣管網的建設、經營目前仍屬于限制類投資產業,而且要求中方控股,但不排除未來市場進一步開放的可能。
去年9月20日,在北京舉辦的中國石油石化企業高峰論壇上,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明確表示,中國政府將繼續促進油氣領域的對外開放。天然氣勘探開發、城市天然氣終端銷售、天然氣發電、油氣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石化工業等六大領域都歡迎外資進入。其中,天然氣產業上中下游全環節對外資開放,城市管網建設不設投資比例,外商可以獨資。盡管進一步開放上沒有具體政策出臺,當時張國寶的表態已經為開放提供了證據。
外資進入中國天然氣領域,是否會對中國本土企業形成巨大沖擊呢?中國能源網的專家韓曉平分析認為,目前,外資的大舉進入暫時還不能形成整個產業鏈的優勢。首先是部分政策仍未放開,比如長距離輸氣管道的建設仍由大型國有企業牽頭來進行。其次,外資目前進入的仍是終端市場,并不掌控氣源。而中石油、中石化這些天然氣供應商本身在開采、運輸和儲氣方面都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而且它們已經開始深入終端市場,中國石化入股中國燃氣、中國石油成立燃氣公司就是例證。這些都將牽制外資的發展。
特約編輯:舒薇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