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感謝市總工會的幫助,我一定克服暫時困難,爭取早日走出困境,回報社會。”青島晶鑫實業公司一位困難職工接過市總工會送去的慰問金和慰問品,眼含著熱淚說。發生在今年元旦期間的這一感人情景,是市總工會10多年如一日開展的“送溫暖工程”的一個縮影。
市總工會主席邢厚仁告訴記者,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市總工會以“進萬家門、知萬家情、解萬家難、暖萬家心”為主題的“送溫暖工程”,至今已開展了10余年,目前已實現了經常化、制度化、社會化。在“送溫暖”的過程中,市總工會緊緊圍繞“維權到位、溫暖到家”機關服務品牌,圍繞職工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有效地維護了職工隊伍和社會的穩定。據不完全統計,僅去年一年,全市各級工會就籌集發放“送溫暖”救助金1300余萬元,走訪慰問困難職工家庭31000戶,資助346名特困職工子女上大學,發放助學金60余萬元。
“拾遺補闕,扶貧濟困,補位不越位”,是市總工會在幫扶困難職工工作上的明確定位。近年來,市總工會通過不斷整合幫扶資源,建立起以市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為載體的“送溫暖工程”支持體系、制度體系、服務體系。目前,全市五市二區的工會組織都成立了困難職工幫扶中心,35個市直工會、264個基層工會建立了困難職工生產生活幫扶站、點。同時,實現了三級困難職工檔案動態管理,為符合幫扶條件的困難職工制發了《困難職工生活幫扶證》,持證職工每年可得到物資或現金救助。
目前,市總工會及全市各級工會已構建起以幫扶中心、站、點為平臺,以三級困難職工檔案管理為基礎的縱橫交錯、上下聯動的困難職工幫扶救助體系。近兩年來,市總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及幫扶站、點共出資2400萬元,重點救助、臨時救助、入學救助、集中救助共計63000余人次。
為大力協助市委、市政府開展就業、再就業工作,市總工會還積極開展了以“政策指導創業、技能培訓創業、資金扶持創業、基地示范創業、結對幫扶創業、激勵自主創業”為主要內容的“助你創業行動”,并將其作為“送溫暖工程”的一部分,每年出資100萬元建立工會促進就業、創業專項資金,對創業帶頭人實行以獎代扶。僅2004年,就培養了154名創業帶頭人,建立了24個創業示范基地。截至2004年底,市總工會“助你創業行動”已累計扶持498名創業帶頭人,建立了60個創業示范基地,發放扶持金176萬元,吸納安置6523名下崗失業職工。
這些年來,通過一系列規范化運作,市總工會的“送溫暖工程”逐步完成質的飛躍,實現了由單一救助向綜合救助轉變、由程式化救助向人性化救助轉變、由幫困救助向脫貧救助轉變、由定期救助向及時救助轉變。市總工會的“送溫暖工程”,成為在社會上叫響、在職工中叫好的品牌工程。(本報記者林剛本報通訊員張恩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