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紹興市袍江工業區管委會日前推出了公務員全員年薪制,薪水多少取決于崗位及業績,實現半年一考評,年終一考核。根據考評考核,公務員最高的可以拿到基本年薪的78%,最低的只能拿到基本年薪的8%。據悉,這是國內首個推行公務員全員年薪制的行政機關單位。
干得多多拿,干得少少拿,什么都不干,那就
什么都拿不到。實行按勞分配,這是當今社會用人薪制最基本原則,不管是在企業,事業單位還是行政單位,這個原則都不能變。在公務員中也實行年薪制,聘用制,根據崗位與業績發放薪水,這給了那些以為進入行政機關就是抱著個“鐵飯碗”,隨隨便便混日子的人一記當頭棒喝,充分體現了按勞分配的基本分配原則,同時也最大限度地發揮與刺激了公務員的積極性。
在1993年正式施行公務員制度之前,中國實行的是干部制度,人員任命基本上實行委任制,單純依靠行政手段任命干部,一旦任命,只要不犯嚴重錯誤,就終身享受干部待遇。選拔任用由少數領導決策,否則就是論資排輩,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干部考核只有定性標準,缺乏量化標準,重視政治標準,忽視業務考核。為了適應改革開放形勢,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也適應有效政府發展的需要,針對傳統干部制度的弊端,1993年10月1日我國正式實施《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公務員制取代干部制,最大的不同點不僅在于實現政企分開,而且實現公開考試、擇優進人的考核制度,對公務員的“德、能、勤、績”進行評價,并將考核結果同獎懲、工資、職務升降、辭退等環節掛鉤,大大地改變了“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現象。
如果說,公務員條例實行初期,還有些人認為公務員是新干部式的“鐵飯碗”,進入行政機構后等同于進了個穩定的安樂窩,用這種錯誤思想指導著平常工作中的行為,工作中懶散隨意,以為反正干多干少一個樣,那在今天漸步完善的公務員制度中,這樣的人必將失去最后的市場,被市場所淘汰,被社會所淘汰。“鐵飯碗”不能存在,終身制也不能存在,一個人的價值歸根到底在于看他創造了多大的社會價值,只有干好了,才能得到應得的報酬。
要讓政府機構充分運轉起來高效率地為人民辦事,就少不了一支充滿活力的行政人員隊伍,這樣的隊伍不可能能建立在“大鍋飯”與“鐵飯碗”下。袍江工業區管委會對公務員實行年薪制與考核制,決定其薪水高低,筆者認為,這樣的嘗試值得推廣。(陳鐵言)
編輯:林彥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