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問題的復雜化和黎巴嫩前總理哈里里遇刺身亡使得中東地區局勢再度趨于緊張。美國政府同時將矛頭對準了伊朗和敘利亞這兩個“心腹大患”。面對來自美國的巨大壓力,伊朗和敘利亞16日宣布將建立“聯合陣線”,共同應對挑戰和威脅。伊敘兩國的結盟引起各方高度關注,華盛頓更是感到如同芒刺在背。
敏感時刻結盟
伊朗第一副總統穆罕默德·禮薩·阿雷夫16日與來訪的敘利亞總理穆罕默德·納吉·奧特里舉行會晤。在會談結束后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兩國領導人向媒體宣布了這一消息。
“我們的敘利亞兄弟正面臨特殊的威脅,我們希望他們能從我們的經驗中獲益,尤其是在對付制裁方面,我們準備向他們提供必要的幫助,”阿雷夫說。
奧特里則強調說,他和伊朗領導人的會談在“非常重要而敏感的時刻舉行”,“敘利亞和伊朗面臨共同的挑戰,兩國建立聯合陣線至關重要。”
奧特里訪問德黑蘭的主要目的是參加敘伊高級經濟合作委員會會議。在華盛頓同時向這兩個國家施加巨大壓力的情況下,他的這次訪問格外引人注目。
目標針對美國?
敘伊建立“聯合陣線”的消息在中東地區引起不小的反響,也引起了美國的關注。
阿雷夫和奧特里在新聞發布會上沒有具體說明敘伊兩國將在哪些領域建立“聯合陣線”,也沒有詳細闡述他們面臨的威脅,使得敘伊結盟的目標顯得頗為模糊。不過,由于現在這兩個中東國家都面臨美國的軍事威脅和經濟制裁,所以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兩國結盟的矛頭直指美國。
白宮發言人斯科特·麥克萊倫立刻做出強烈反應,敦促伊朗和敘利亞履行對國際社會的承諾。“如果他們談論的是美國,那么這是對問題的根本性誤解,他們的問題并不是美國的問題,而是和國際社會的問題,”正在陪同布什前往新罕布什爾州進行視察的麥克萊倫對隨行的記者說,“敘利亞和伊朗都有國際義務,他們應該履行對國際社會的承諾。”
形式重于內容
不過,布什政府卻已經將敘利亞和伊朗鎖定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兩大對手,而且和敘伊兩國家的關系近來十分緊張。
布什政府將伊朗稱為所謂的“邪惡軸心”,一再指責德黑蘭試圖擁有核武器,并且威脅說不排除對伊朗采取軍事行動。美軍的間諜飛機已經深入伊朗腹地展開偵察行動,美國情報部門也開始對伊朗進行不同尋常的全面評估。各方普遍擔心伊朗會成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下一個軍事打擊目標。
敘利亞也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心腹大患”。美國指責敘利亞“支持和縱容恐怖分子”,暗中支持伊拉克境內的反美武裝。美國還一再要求敘利亞從黎巴嫩撤軍,但是遭到斷然拒絕。黎巴嫩前總理哈里里日前遇刺身亡后,美敘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張。美國政府認為,雖然目前沒有證據表明敘政府和暗殺行動有關,但是敘利亞在黎巴嫩的軍事存在是對恐怖分子的“支持和放縱”。為此,美國政府召回了駐敘利亞大使瑪格麗特·斯科比,并且計劃對敘利亞采取更加強硬的制裁措施。
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由于面臨共同的對手和威脅,敘伊之間結盟可謂“水到渠成”。
事實上,長期以來,伊朗和敘利亞一直保持著密切的戰略合作關系。早在1980年至1988年的兩伊戰爭期間,敘利亞就是唯一和伊朗保持密切關系的阿拉伯國家,而伊朗則支持敘利亞從以色列收回戈蘭高地。此外,敘伊兩國在黎巴嫩問題上也態度一致,均支持真主黨游擊隊。
不過,部分分析人士認為,敘伊之間結盟的形式重于實質,合作的范圍和程度有限,其真正的用意是要向美國顯示自己在中東地區并未陷入孤立,而擁有相互聲援的盟友。
對于美國的威脅,敘伊兩國在保持強硬姿態的同時都試圖通過外交等途徑加以解決,力爭改善和華盛頓的緊張關系,一旦真的和美國發生軍事沖突,對敘伊兩國來說后果都將十分嚴重,絕非上策。所以敘伊兩國結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只是對付美國的一張牌,而不太可能構成真正的威脅。馮俊揚(新華社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