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在美國夏威夷參加“太平洋地區通信學會年會”的上海交通大學電子工程系女博士后徐霞,與入住酒店工作人員發生沖突并受傷,此后還被酒店告上當地的法庭。徐霞在國外一時陷入極大的困境,在多方幫助下才回到祖國。 徐霞事件背后隱藏著一個“灰色出境游”陷阱:國
內一些人借國際會議之名,利用商務旅游簽證組團出境旅游,從中獲利。 打學術會議旗,行旅行團之實
2004年,徐霞認識了同為南京東南大學校友的甄開源。甄是建筑系的退休教師。后來,甄開源找到徐霞,向她介紹了“太平洋地區通信學會年會”。此前,學通信專業的徐霞并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學術會議。甄自稱是這個國際會議的“亞太總理事”,同時“搞得定”簽證。在甄的勸說下,徐霞向會議投了稿,同時還在論文作者欄署上了甄的名字。
2004年12月,甄開源在南京召集將參加會議的“中國代表”開會,徐霞的母親代表她參加會議。徐母發現,除了徐霞一人以外,其他人都不是去開會的:一個是南京一家外企的女職員楊某,丈夫在美國,過去曾申請探親簽證卻被拒簽;一對是南京化工大學的鄒姓退休夫妻,其中妻子也曾被拒簽;此外還有6名天津電信的職員以及甄開源的弟弟。
徐霞說,甄開源自稱與“太平洋地區通信學會年會”組委會從1987年就開始合作,“可以隨意讓對方出具邀請函”,因此可以將國內一些通過正常途徑無法去美國的人以參加國際會議的學者身份送出國外。1月在國內正值寒冬,而夏威夷卻是氣候宜人,甄開源組織的這個團隊名為出席國際會議,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旅行團。
在飛往美國的班機上,甄開源拿出一張旅游線路圖讓徐霞和同行的楊某選擇旅游線路,并按照各自行程收取不同的旅游費用,徐霞也交了500美元。剛到夏威夷,前來機場接機的是當地一家名為“彩虹假期”的旅行社。旅行社的廣告單基本用中文印制,寫著“夏威夷華人旅游中心”的字樣。住宿由旅行社安排,沒有住在會議的主辦方提供的酒店中。事實上在美國的8天預定行程中,除徐霞一人參加了會議外,其他團員都忙于在夏威夷各處游覽。
費用爭執惹出巨大麻煩
徐霞的來回機票花了5600元,是甄開源所說的“最低價機票”,事實上比當時的最低票價高出近2000元,但因為是公費支付,徐霞沒有吱聲。甄開源和旅行社方面在接機費、旅游景點門票、住宿費上作些文章,徐霞等人也只能敢怒不敢言。直到最后,甄開源拿出一張無法報銷的中文發票,徐霞堅持要甄到酒店開住宿發票,這才引發了爭執。
當地時間1月21日中午,徐霞與甄開源在“大使酒店”大堂發生爭吵,徐拉住甄不讓其脫身。徐霞稱,酒店的美籍工作人員上前對她拳打腳踢,并騎到她身上毆打。當地警察隨即趕到,但首先與酒店的熟人打招呼,并將她戴上手銬關進警車,在車內呆了3個小時;此后,因她不愿在急救中心的單據上簽字,被直接送往監禁場所,關了20個小時。
22日下午4時,徐霞交付了100美元保釋金后走出監所。這時,酒店已經向當地法院起訴徐霞“非法入侵”。在當地華人社團和華文報紙的幫助下,徐霞上庭應付官司。在法院調解過程中,酒店方面表示可以撤銷“非法入侵”的起訴,但徐霞必須接受“因為犯了小罪而坐牢一天”的結果。調解無效后,法庭宣布將在3月4日重新開庭,雙方必須到場。
1月30日,徐霞帶傷回到上海。這時,距離中國的傳統新年春節已經沒有幾天。她現在不安的是,3月4日要不要回到美國出庭應訴?如不出庭,是否會對她的個人聲譽、學術生涯造成不良影響?如果出庭,官司是否又會沒完沒了,讓她在精力、金錢上無法應付?
“灰色出境游”暗流涌動
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旅游業界人士馬小姐告訴記者,像甄開源這樣以學術會議為由、實質上組織出境游的現象相當普遍。目前,美國尚不是中國的旅游目的地國家,現在所謂的赴美旅游,其實都是打著“擦邊球”出去的。一般來說,就是利用商務簽證出境。有些出境者的確是拿著商務簽證參加學會會議或進行商務活動,而在活動之余安排一些旅游。但像徐霞參加的這個旅行團,則純粹是利用學術會議的商務簽證,組團出境旅游,主次完全倒置。
事實上,哪怕是一些已經對中國開放的旅游市場,國內一些不規范的操作者也特別“青睞”商務簽證。這是因為商務簽證比旅游簽證辦起來容易得多。辦旅游簽證,需要向目的地國的簽證官出示護照復印件、酒店訂單、行程安排等文件,缺一不可。法國等國家還要求旅游入境者出示擔保。馬小姐說,她接觸過一位要去奧地利旅游的游客,辦簽證花了三四個星期,每次材料不全都要重來一次。但是,如果你有一張國外的邀請信,哪怕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的邀請信,就可以比較容易地獲得一張商務簽證。許多繁復的材料文件和擔保都不需要了。
還有一些個人掛靠在大旅行社下,租一張桌子就成為所謂的“業務員”,打著旅行社的旗號招攬業務。他可以什么都不懂,只要膽大敢圈錢。在上海的旅游業界,已經發生過“業務員”卷款潛逃的事情。“就像裝潢公司把業務包給馬路裝修隊一樣,看起來有保障,其實還是沒保障。”馬小姐說。
不僅國內一些不正規的旅行社和個人借此大搞“商務旅游”,連國外一些機構和個人也注意到這個市場。馬小姐說,一些國外的旅行社主動向國內的游客提供邀請信,而這樣的旅行社,一般也不大正規,或者就是當地華人華僑所辦。手續簡單的代價就是缺乏保障。正規出境旅游有旅行社、有負責人,有的還有擔保,出了事總可以找到負責的人和機構;而“灰色出境游”大多由境內中介人暗中操辦,合同不完備;出境后由當地旅行社接待,如果旅行社和中介人沆瀣一氣,游客對當地風俗習慣、法律制度不甚了解,只能是挨宰的羔羊。游客與中介人、旅行社一旦發生沖突,吃虧的也只能是自己。
馬小姐說,在中國,旅行社往往可以拿到優惠的酒店住宿價格,比掛牌價格便宜許多;而在歐美國家則相反,旅行社先行收取的住宿價格,比酒店的掛牌價格高出不少。事實上,這也是徐霞與甄開源發生沖突的重要原因。但是她出行前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事發時又只身在外,終于釀成一場風波。新華社記者楊金志季明(據新華社上海2月18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