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做到收支平衡又有存續就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開源”、“節流”兩者樣樣少不得。通常的情況下,人們在“節流”之前總盤算著如何多“開源”;而無“源”可開之時,也只能靠“節流”應對了。
這樣淺顯的道理同樣適用于銷售額百億元甚至千億元的大公司、大集團。在內地最早提出集團海外上
市的東風汽車集團,在幾次赴港融資“開源”嘗試受阻后,日前也不得不先靜下心來考慮必要的“節流”了。
2005年初,東風汽車公司旗下知名企業——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新聞發言人透露:神龍汽車內部正在通過一項P2+2計劃。根據這一計劃,2005年神龍汽車有限公司預備削減成本20億元,并把庫存占用資金降低到20億元以下。
此外,P2+2計劃強化了一線生產的概念。通過精簡機構編制,神龍汽車預計在年內減少5%—6%的非生產人員,絕對數量在300人上下。與此相對應,2005年,神龍汽車計劃銷售汽車11.5萬輛,增長10%—15%。
該位新聞發言人稱,由于新款車型的導入以及汽車市場低迷等眾多復雜原因困擾,在過去的一年,神龍汽車的經營業績并不夠理想。在過去的一年,神龍汽車有限公司虧損額甚至不會低于5億元。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上周出具的一組數字似乎更有實際的參考價值。2004年,神龍汽車產銷量在同類廠商排名中大幅度跌滑,在占據內地轎車市場四分之三份額的十大廠家中位居第七,僅以幾千輛的優勢領先于一汽豐田和奇瑞汽車。
東風的神龍汽車只是內地幾大汽車集團的一個局部縮影。在經歷爆發式增長的快感后,中國汽車產業的增長步子也漸漸地放慢了下來。
據一位接近上汽集團的人士估算,未來幾年內,上汽集團在擴張的各個環節中會形成幾百億元的資金缺口。而幾天前,上汽集團為獲得韓國雙龍汽車48.92%的股份,向韓國雙龍汽車公司債券團支付了5900億韓元才最終完成了相關交割手續。
同時,上汽集團股份公司總裁陳虹透露,將于近日啟動雙龍百日整合計劃,旨在實現雙龍運營的平穩過渡,保證經營業績穩步增長。這一整合計劃又怎么可能少得了真金白銀。
國內幾大汽車集團都有本難念的經,資金瓶頸是哪一家都不可回避的問題。從東風到上汽,從北汽再到長安、重汽,海外IPO已經成為它們不能夠選擇的選擇了。
政策層面的向背同內地證券市場低迷的表現揉雜在一起,更加堅定了汽車集團海外上市的決心。
國內汽車制造廠商在汽車銷售不暢、回籠資金有限的狀況下,為了能夠盡快融到企業發展必須的資金,也必然會更加傾向于快蕕暮M餿謐釋揪丁?/p>
東風汽車公司是最早提出具體海外上市計劃的汽車集團,同時也是汽車集團海外上市嘗試中最為不順的一家。
早在2004年4月就有消息稱東風汽車公司聘請美林證券、德意志銀行、中金公司作為上市承銷商,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永為其做資產評估,計劃在香港融資10億美元(另說20億美元)。
2004年8月,香港方面傳出消息稱,東風汽車已向港交所正式遞交上市申請,但融資規模因3年前“債轉股”等遺留問題大打折扣,縮水近4成左右。
去年年底,按原計劃本已應該完成香港上市計劃的東風汽車又不得不再次停下腳步。東風汽車旗下最大的合資公司——東風汽車有限公司中的日產方面,因顧及合資公司利益以及上市后信息披露等問題不允。如若將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排除在集團上市以外,那么東風汽車所剩的優質資產又寥寥無幾。日產成為橫在東風汽車集團海外上市的又一塊心病。
目前,東風汽車同日產方面仍在交涉中,海外上市工作并未停頓,而是按照原計劃進行。而香港方面又有消息稱,東風汽車最快可于今年5月赴港上市,但融資額將大幅度削減,可能只有5億美元。
對于諸如上汽、東風等內地幾大汽車集團來說,首選海外上市似乎更合適它們的胃口。然而,即便是沖破了一切上市障礙,在香港內地汽車股股價屢創歷史新低之際,內地汽車制造企業會否得到國際投資者的認同,這又是一個值得思索的問題。
本報見習記者 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