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乍寒,今年河北省首場大學生供需見面會近日拉開帷幕。此前記者在一些高校走訪發現,一些學生為在這次乃至以后的供需見面會上找到一個好的工作,不惜在應聘材料上上大做文章,用假“榮譽證書”、假“簡歷”、假文憑、假“優秀生推薦表”把自己包裝成“頂級高才生”。一位學生曾對記者說:“簡歷
不作假,典型一大傻”。
“吹牛簡歷”有假
在河北某經濟類院校一畢業生宿舍,記者隨便翻了幾個應屆畢業生自薦材料中的簡歷介紹,發現他們對自我能力的描述基本上是無所不通,既精通英語又能熟練應用計算機。學生小孟告訴記者,他們對自我能力的描述完全是根據用人單位的需要編造,一般單位都要求計算機和英語達到一定水平,所以他們均表示在以上兩個方面有一定能力。可記者瀏覽他們的簡歷,發現有的畢業生缺乏基本的常識。其中一份自薦書上描述自己“能熟練運用OFFICE、WORD、EXCEL等軟件”。其實“WORD、EXCEL”是“OFFICE家族”里面的兩個軟件,三者根本不可相提并論。
因大多數用人單位很重視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在學校的社會活動能力,于是多數大學生便瞎編自己從事了很多社會實踐活動,號稱自己是學生會干部、某社團負責人等。某師范類院校一畢業生對記者說:“‘冒牌班長、宿舍長’現在已經不新鮮,我們宿舍有兩個人在簡歷上號稱自己是‘××社團’團長和副團長,其實學校壓根兒就沒有那么一個社團!”
“榮譽證書”有假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大學生在簡歷中把自己包裝成“頂級高才生”時,還往往說自己得過很多榮譽證書。萬一用人單位核查榮譽證書怎么辦呢?面對記者的提問,某財經類院校一個姓王的同學說:“一般招聘單位不看原件,所以有個復印件就能打發他們!彼媒o記者兩個紀念“五四”征文比賽一等獎榮譽證書的復印件,上面除了姓名不一樣外,什么都一樣。他說:“只要把原件復印一下,再讓打印店的人用白紙打出一張字號、筆體相同的另一個人的名字,把打出的名字剪下來,貼在已復印的證書原名上再復印一下,不就成了另一個人的了?我們還用同樣的方法改成績表呢!
記者后來在計算機系某同學個人開的“地下打字店”里,看到了高科技作假的“先進技術”,這位同學先用掃描儀將證書原件掃描,而后又調用圖形處理軟件修改證書上的姓名、編號、身份證號等,最后作為圖像文件打印出來,和真的一模一樣。王姓同學還對記者說:“即使看原件,我們也有辦法,其實現在不少學生直接制‘原件’,辦法是自己買榮譽證書的皮瓤,寫上什么獎,再蓋個假章就行了。
“優秀生推薦表”有假
在石家莊某財經類高校采訪時記者發現,一些畢業生的簡歷后都附著一張以系里的名義向用人單位開具的“優秀畢業生推薦表”。學生們告訴記者,其實只不過是自己設計推薦表,專業測評名次自己想填多高就填多高,學校推薦語也是自己寫,填寫相關內容后找系里老師蓋個章。記者看到某同學推薦表上,學校推薦欄里這樣寫著:該生成績優秀,思想進步,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政治素質好,業務水平高,特推薦到貴公司從事工作!后面還蓋有該生所在系的大紅公章。
“難道系里會給你蓋章嗎?”記者問!暗疆厴I了,老師對我們都特別好,有的老師曾親口說‘只要對學生找工作有利的事,蓋個章沒什么!’”據新華社供本報特稿
馬上就評
誠信求職正確用人
應聘作假就像傳染病,已經開始在當前一些大學畢業生中“傳染”開來。某經濟類院校一位綜合考評班級前十名的學生說:“那么多人都作假,要是不作的話肯定應聘時就吃虧,所以干脆隨波逐流‘跟著跑’。”
為什么作假會流行?除了大學生自身原因外,他們也面臨“無奈”。一是一些企業用人觀念存在問題,熱衷“人才高消費”。一些學生說,好多企業根本用不上英語、計算機,面試時也并不對此進行考察。但是如果大學生自薦材料中沒有這些“硬件”,就會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二是社會所提供的求職渠道太窄,自薦材料成了大學生能否邁入企業大門展示自己的“敲門磚”。各地“人才市場”基本上都是“買方市場”,用人單位主要根據大學畢業生自薦材料描述的情況確定面試對象。這樣一來,將自薦材料“包裝”作假,無疑“提高了大學生的競爭力”,增大了被用人單位面試的可能性。
看來,醫治大學生應聘作假的“頑疾”,一方面需要大學生自己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樹立誠信求職的理念;另一方面,也需要用人單位樹立正確的用人觀,同時,全社會共同努力,探索拓寬大學生求職渠道的辦法。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