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日),國務院公布了最新修訂的《國務院工作規則》(以下簡稱《規則》)的主要內容。
修訂后的《規則》內容更加科學、完善和規范,要求更加明確、具體和嚴格,體現了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要求。
修
訂后的《規則》共分十章,分別為總則、組成人員職責、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實行科學民主決策、推進依法行政、加強行政監督、工作安排布局、會議制度、公文審批和作風紀律。
實行科學民主決策,推進依法行政,加強行政監督,是《規則》的重要內容和最突出的特點。《規則》用三章專門對這幾個方面作出了規定。
據了解,這是國務院首次對《國務院工作規則》的主要內容對外公布。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昨晚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這是一個符合時代要求、求真務實、切實推進政府系統民主化的規劃。
《規則》強調,國務院及各部門要完善群眾參與、專家咨詢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健全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序,實行依法決策、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
據了解,本屆政府在2003年3月份,對《國務院工作規則》進行初次修訂,突出強調了實行科學民主決策、堅持依法行政、加強行政監督三個方面,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溫家寶總理的“約法三章”。2004年6月份,國務院對其進行再次修訂。
專家訪談
《規則》體現建設服務型政府決心
竹立家認為這是一份從制度上發展民主的重要文件
本報訊(記者郭曉軍)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昨晚高度評價新修訂的《國務院工作規則》,認為《規則》的公布,體現了中國政府系統將建設服務型政府的決心。
與之前的《國務院工作規則》相比,竹立家教授認為,新的《規則》突出三個方面的特點:一是時代性,提出了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主義政府應如何建設的問題;二是強調民主化,無論從決策、依法行政還是加強行政監督,都突出了民主化建設在其中的推動作用;三是強調制度化建設,從制度推進中國各級政府的進步。
“這是一份從制度上發展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文件。”竹立家教授稱,《規則》將群眾參與放到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僅要參與國務院及其部門的決策,而且包括參與到社會管理和事務當中,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規則》專門用一章的內容對科學民主決策進行了闡述,竹立家認為,《規則》的公布,標志著民主決策將成為未來中國各級政府決策的重要形式。重要的是,這次,從國務院帶頭,率先從制度上推進中國政府的科學民主化決策,將對各級政府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竹立家還認為,強調監督機制將成為中國政府建設的重要內容。他說,《規則》特別重視對政策執行情況的跟蹤和反饋,這將從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嚴肅性和權威性。
規則亮點
《國務院工作規則》對作風紀律等提出了嚴格要求
國務院領導一般不得為地方題詞
1、涉及群眾利益決策應公示或聽證
《規則》強調,國務院及各部門要完善群眾參與、專家咨詢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健全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序,實行依法決策、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
包括各部門提請國務院討論決定的重大決策建議,必須以基礎性、戰略性研究或發展規劃為依據,經過專家或研究、咨詢、中介機構的論證評估或法律分析;涉及相關部門的,應充分協商;涉及地方的,應事先征求意見;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一般應通過社會公示或聽證會等形式聽取意見和建議。
國務院在作出重大決策前,根據需要通過召開座談會等形式,直接聽取民主黨派、群眾團體、專家學者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2、國務院領導要親自閱批重要群眾來信
《規則》要求:加強行政系統內部監督;國務院及各部門要重視人民群眾來信來訪工作,進一步完善信訪制度,確保信訪渠道的暢通;國務院領導同志及各部門負責人要親自閱批重要的群眾來信;國務院及各部門要接受新聞輿論和群眾的監督。
3、宜公開的會議應及時報道
《規則》還對會議制度、公文審批和作風紀律等提出了嚴格要求。在會議制度方面,《規則》指出,國務院實行國務院全體會議和國務院常務會議制度,會議討論決定的事項,宜于公開的,應及時報道。
在作風紀律方面,《規則》要求,國務院領導同志要深入基層,考察調研,了解情況,指導工作,解決實際問題。
下基層要減少陪同和隨行人員,簡化接待,輕車簡從;不要地方負責人到機場、車站、碼頭及轄區分界處迎送,不要陪餐;不吃請,不收禮;不為部門和地方的會議活動等發賀信、賀電,不題詞。因特殊需要發賀信、賀電和題詞,一般不公開發表。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