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陳錫文
記者:春節之前,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和全國人民見面了。選擇這個時間發表這個重要文件,您認為中央有什么考慮?
陳錫文:今年春天來得早,我理解,中央就是要盡早給全國農民一個明確的信息:去年已經實行的好政策不變,已經給農民的實惠不減,支持的力
度還要加大。原原本本地把中央的政策交給群眾,便于他們抓住農時,安排來年的生產和經營。
記者:您怎樣看待去年的農村形勢?
陳錫文:去年對農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之年。糧食增產之多,農民增收幅度之大,確實出乎意料。去年糧食生產扭轉了1999年以來連續5年下降的局面,總產量達到9390億斤,比上年增產776億斤,是建國55年來的第五個高產年,也是糧食增產最多的一年。增產770多億斤是個什么概念?接近我國糧食產量最高的河南省一年的產量。農民人均純收入2936元,比上年增長了6.8%,是1997年以來最高的。糧食產量的止跌回升,農民收入增長的明顯加快,應該說是去年整個國民經濟中最引人注目的亮點。
記者:前些年,全社會對農業的關注不斷升溫,“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的呼聲不絕于耳。農民負擔問題、農民失地問題,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連續幾年成為“兩會”代表反映最集中的熱點問題。到了2003年,連曾經吃不了、存不下、賣不掉的糧食也開始緊張,大家都在問,中國的農業到底怎么了?
陳錫文:回過頭來看,上世紀90年代后半期,大家對農業還很樂觀,從1995年—1999年,糧食連續5年豐收,其中有3年糧食產量超過1萬億斤。從消費者的角度看農業,糧食充裕,價格便宜,按當時的觀念,這就是農業形勢好的標志了。其實這個時期是農民收入增長最困難的時期,農民手里有糧沒錢,農村社會積累了很多矛盾。糧食的增長其實已經潛藏著很多危機了。2000年,農民收入問題在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上受到高度重視,會議期間,“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這句話專門被加進文件。
記者: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對這些問題可能看得越來越清楚了。
陳錫文:事實上,世紀之交前后,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中國農業所處的環境都發生了非常深刻的變化。
首先,糧食連續5年豐收,社會庫存猛增,供求關系發生急劇變化,糧價持續低迷達7年之久。
其次,2000年我國宣布實現總體小康,GDP翻兩番,人均達到800美元。城鎮居民收入提高較快,其消費結構隨之快速變化,到2003年恩格爾系數比10年前降低了13個百分點,這在古今中外都沒有先例。這表明城鎮居民生活費開支的新增部分主要用在了房子、汽車、子女教育、通訊、旅游等方面,而農產品供給的能力提高了,但市場的擴大卻更困難了。
第三,新技術革命帶來資本、技術對勞動的替代,使鄉鎮企業安置農村勞動力變得越來越困難。到1996年,在鄉鎮企業就業的農民達到1.35億人,但是此后的7年,這個數字卻是減少的,直到去年才重新超出。這表明,通過就地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也遇到了空前的挑戰。
第四,經濟全球化浪潮涌動,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我國農產品的出口提供了機遇,但也帶來了國外農產品進口可能增加的壓力。
歸結起來說,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明顯提升,工業化、城鎮化速度加快,農業的比重迅速下降,創造新的財富,主要靠非農產業,土地、資金等要素大量向城市集中,而農村人口卻沒有相應減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從改革開放初期的2.57∶1擴大到3.23∶1。到2003年前后,我國耕地面積減少了1億畝,糧食播種面積減少了兩億多畝,糧食連年減產,年產量的峰谷之間差了1600億斤,相當于兩個河南省顆粒無收,農民收入的增幅多年在低位徘徊。農村積累下來的種種矛盾和問題,此時向國民經濟發出了強烈的預警信號。
記者:新一屆政府對農業發展新階段出現的這些問題是怎樣認識的?
陳錫文:中央高度重視農業是一貫的,但是經濟發展有階段性,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對“三農”問題的認識更深刻了,思路更清晰了。十六大第一次提出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2003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和難點都在農村,要把“三農”工作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003年中央關于農業農村工作意見中,要求對農業實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2004年的中央1號文件,更是對去年糧食生產和農民增收出現重大轉機,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記者:在時隔18年之后,中央決定重新把關于農村工作的文件定為1號文件,是一種特殊的安排嗎?
陳錫文:盡管序號并不能完全代表文件的重要程度,但是2004年把指導農村工作的文件作為1號文件,確是中央特意安排的。以中共中央、國務院的名義,專門制定一個促進農民增收的文件,這在我國建國以后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三農”問題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應該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2004年1號文件就講農民增收,就是要起到一種振聾發聵的作用。在農村改革初期,從1982—1986年,中央連續5年,每年發布一個1號文件,曾對調動農民積極性、解放農村生產力、實現農村改革的率先突破,發揮了巨大的促進作用,給中國農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時隔多年,但許多農村的干部、群眾仍對中央1號文件懷有深厚的感情。因此,農村工作文件作為2004年中央1號文件的提議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的一致同意。為此,按慣例應該在2004年初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特意被提前到2003年年末,使會議的文件順理成章地排在來年1號的位置上。(記者 江夏)
特約編輯:舒薇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