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近年中國互聯網行業最為震撼的事件。
上海盛大網絡發展有限公司19日向外界宣布,公司與其控股的地平線媒體有限公司(Skyline Media
Limited),在納斯達克市場上斥資2.3億多美元,購得新浪19.5%的股份。
這一迄今中國互聯網產業內最大一起資本運作案,使盛大一躍成為新浪的第一
大股東。分析人士指出,收購案已經成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的拐點,中國互聯網格局將變。
互聯網世界爆發“珍珠港”事件
記者了解到,早在2004年就有新浪將被收購的傳聞。傳說的買家有網易、盛大和雅虎。
這一天真的來了,但新浪似乎仍然措手不及。據報道,消息公布的前兩天,即2月17日,新浪獲悉了這一與其命運攸關的收購。當時新浪的兩大關鍵人物――CEO汪延和CFO曹國偉均在國外度假。消息公布之日,即2月19日,他們正在回國的飛機上。
分析人士說,盛大此次的收購可能未通知對方,完全是私下的市場收購行動。在資本市場上,這種在對方不知情或不情愿的情況下,收購其股份直到控股的做法,被稱為惡意收購。從新浪的即時反應來看,盛大收購新浪應該屬于這種情況。
據了解,惡意收購中外有之。在中國證券史上,90年代寶安、延中的控股大戰以及大飛樂、小飛樂的收購案都是惡意收購的經典案例,且大多成功。在美國證券史上,2004年12月13日,甲骨文惡意收購仁科案就是一例。當天,兩家公司同時發布公告稱,仁科同意以每股26.50美元現金、合總額103億美元的價格被甲骨文收購。從收購過程來看,從正式決定收購至今,甲骨文先后對收購價格進行了5次調整,從最初的63億美元調整至73億美元,然后調至94億美元,又到77億美元,而最后以103億美元成交,前后歷時18個月。
中國互聯網大戰中的“珍珠港”事件是這樣發生的。
春節期間,新浪公布了2004年第四季度財務報告,并預計由于開支增長和政策的不穩定,2005年第一季度表現將不如2004年第四季度。報告公布之后,新浪的股價暴跌26%,查看新浪在過去一年的表現來看,新浪股價已經下滑了近50%。
2月16日,新浪連遭投資者警告,涉嫌發布虛假信息誤導股市。美國兩法律事務所Schatz&Nobel及Schiffrin&Barroway擬集體起訴新浪,稱新浪沒有及時披露中國移動MMS服務條款變化對新浪業務影響,沒有披露政府打擊在線、短信算命服務對新浪現金流的影響。這一官司讓新浪的股價進一步走低,繼而導致中國概念股都全線下跌。海外媒體和證券機構也發布信息,認為中國網絡股將會在納斯達克猛跌。
盛大及時抓住了這一機會。分析人士指出,通過收購消息不難發現,新浪的發行股為5047.8萬股,盛大收購了19.5%大約為980萬股,而交易總額是2.304億美元,可以估算出每股收購價為約為23美元,再從新浪的股價在1月12日到2月10日可以看出,新浪的股價幾乎都沒有低于25元的,只有2月8日這一天,開盤價為20.23美元,當天的成交量卻為平時的10倍以上,而這個日子剛好是新浪公布財報的第二天。
盛大為什么正好收購新浪19.5%的股票?記者向業界人事發出這樣的疑問。業界人士說,按國際財務通行規則(GAAP),20%和50%是股份收購的兩個檻。如果擁有超過50%的股份,盛大就需要合并新浪的整個財務報表。如果擁有超過20%的股份,盛大則需要合并新浪的損益。而盛大恰恰恰只拿19.5%,這既可保證盛大在新浪中的話語權取得主動又可以以退為守,實乃高明之舉。
李楊
新浪拋出“毒丸計劃” 事態發展撲朔迷離
針對盛大收購股權引發的危機,新浪終于有了實質性的反擊。22日,新浪于納斯達克宣布,為保障新浪公司所有股東的最大利益,其董事會已采納了股東購股權計劃,此舉宣布新浪反對盛大收購的“毒丸計劃(即股權攤薄反收購措施)”正式啟動。

“毒丸計劃”在美國是經過1985年德拉瓦斯切斯利法院的判決才被合法化的,由于它不需要股東的直接批準就可以實施,故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被廣泛采用。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盛大未經新浪董事會許可繼續大幅增持新浪股份,將付出巨大代價。新浪公布的消息顯示,雖然1月12日至2月10日期間,盛大通過納斯達克二級市場,耗資2.3億多美元購入新浪19.5%股份,成為新浪的第一大股東,但根據新浪的股東購股權計劃,盛大方面最多只能再購入新浪0.5%的普通股。而一旦盛大再強行購入股份,新浪的其他股東可以按市值一半的價格購買和自己所持股份相同數量的股份。
新浪此舉意味著盛大目前所持有的股份將面臨被稀釋的可能,喪失其目前新浪第一股東的身份;而且在未經過新浪董事會和新浪公司正常程序的情況下,盛大也將無法通過公開市場取得對新浪的控股權。
據悉,新浪將就該購股權計劃向美國證監會提交8-K表備案,該表將包括關于購股權計劃具體條款更為詳盡的信息,在購股權計劃中的股權確認日(新浪公司定為2005年3月7日)之后,新浪將向每位股東發送一封信函,進一步詳述購股權計劃的細節。
目前,新浪董事會已經聘請了美國摩根士丹利擔任公司的財務顧問,美國世達國際律師事務所和開曼群島梅波克德律師事務所擔任法律顧問,協助公司實施購股權計劃。根據著名投資銀行瑞銀的估算,盛大在支付完用于收購新浪的2.3億美元、Actoz的1.06億美元和軟銀的75000萬美元(盛大對外發售2.75億美元可轉債時,回購軟銀持有的盛大266.3125萬股ADS)之后,手中還有2000萬美元現金,瑞銀認為盛大很難以很好的價格再發行可轉債或股票來籌集資金進行收購。此前,另一家投資銀行高盛的報告則認為盛大目前還有1.2億美元現金,并能再增持新浪7%的股份。

對此,IT評論家、互聯網實驗室創始人方興東分析指出,下一步事態發展大致有三種可能:
第一,盛大已經將2.3億美元投入購股,現金只有2000萬美元。因此,即使沒有“毒丸計劃”,在沒有另外融資之前,盛大本身就已經無力再增持新浪的股份。下一步只能直奔主題,謀取雙方的置換股權合并。但是雅虎等公司卻有著幾十億美元的現金,一插腳,就會打亂盛大順利購并新浪的計劃。而“毒丸計劃”出臺,實際上是幫助盛大“固化”當前股份結構,有效地阻止雅虎等第三者插足。配合盛大順利入主。這種可能性占40%。
第二,“毒丸”的目的只是為了爭取主動,更有利于討價還價而已。畢竟,利益是衡量一切的根本標準。董事會也好,管理層也好,大家在利益這桿稱面前斗智斗勇。盛大需要多付出點代價,有位置的人多獲得點利益,差不多了,大家就握手言和,進入合并階段。當然,談得不好,也會變成一場僵局,更多消耗。這種情況,最重要的在于溝通,在于盛大千萬不要意氣用事。除了利益之外,要盡可能給足新浪現有董事會、管理層的面子和尊嚴,盡可能讓現有新浪員工感到被尊重被關愛,而讓現在走形的心態走向正常,盡可能把麻煩降到最低。這種可能性占50%。
三、新浪如果真的下定決心,堅決抗擊盛大入主。這樣就是真正的戰爭了。不過,這種可能性僅占10%。
業界人士紛紛向記者指出,目前問題的關鍵在段永基。
段永基所代表的四通目前持股新浪4.95%,是新浪現任管理層及董事會成員中最大的股東,作為新浪聯合董事長,段永基與新浪另一聯合董事長、籃球愛好者姜豐年不同,段永基是新浪董事會的強勢人物,如果他在關鍵時候支持陳天橋合并新浪,必將成為至關重要的一票。
據了解,早在盛大上市之前,段永基就曾主動找過盛大舵主陳天橋,表示新浪與盛大合并,打造合商業模式(包括網絡廣告、網絡游戲、無線增值業務、電子郵箱等所有互聯網業務模式)的中國互聯網旗艦。但由于陳天橋不認同新浪的估值,也不認同并購完之后新浪管理團隊組建,雙方第一次親密接觸就此結束。
據記者了解,事實上,引進新的投資者,改組新浪董事會一直是段永基的夢想。此前,陽光衛視與新浪合作,合作方式為換股。換股的結果是,新浪宣布收購了陽光衛視,但楊瀾代表的陽光衛視卻持有新浪10%的股權,成為新浪第一大股東。同時,根據陽光衛視的表現,陽光衛視有獲得新浪另外6%股份的權利。
觀察家強調,盡管23日段永基否認了拋售新浪股份的消息,但在新浪過去歷次股權變動與高層動蕩中,段永基的資本權杖從未缺席,因此段永基在新浪股權更迭中的重要性誰也不敢小視。
中國互聯網世界主客易位
一直以來,一提到互聯網,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新浪、搜狐、網易等這些門戶網站,而他們的一舉一動也成為中國互聯網的旗幟與代名詞。在眾人的心目中,他們是中國互聯網的主角。這無論是從影響力、收入還是受眾來說,都是如此。而盛大、騰訊、阿里巴巴、攜成網、E龍等這些專業網站雖然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但受眾群或集中于游戲愛好者、或集中于即時通訊、旅游等專業領域,總是網站是客人、是配角、是補充。
而這一切在盛大收購新浪的行動發生后出現了轉變。如今客人變成了主人,配角收購了主角,盛大成為新浪的大股東,其舵主陳天橋將主宰新浪今后的走向,而陳首富也在之前代替了丁首富。
全球制造網創始人、CEO吳限指出,盛大收購新浪標志著“門戶”開始讓位于“服務”。盛大網絡對收購新浪股權的收購將是打破三大門戶均衡的格局。這也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直接導致門戶走向衰落。中國互聯網未來將從門戶時代過度到服務時代。未來將形成以網絡游戲、即時通訊、電子商務及搜索引擎共同支撐的服務“黃金時代”。
與收購案雙方對立情緒不同,方興東對盛大收購新浪股權一事的評語是“天作之合”。他表示,新浪、盛大兩家互聯網公司優勢互補,簡直可以說是“天造一對,地設一雙”。在互聯網上,一個影響力中國第一,一個贏利能力中國第一,沒有一點冗余和多余。彼此結合,是1+1遠遠大于2的游戲,對于彼此的核心競爭力,都會是極大的提升。
現在兩家公司獨自的市場價值相加是30多億美元(聯想才20億美元)。兩者合并,完全可以誕生一個50億美元,甚至很快達到100億美元的世界級超級互聯網巨頭。這是一個完全不同境界的跨越。兩家合并后將可以與雅虎、eBay、Google和Amazon等公司平起平坐。而且與國內網易、搜狐等相比,徹底拉大距離,奠定王者地位。因此,無論對于新浪還是盛大,都會是非常好的事情。
許多業界人士支持方興東的觀點。他們向記者指出,盛大收購新浪,意味著一個世界級互聯網文化企業的誕生。新浪在全球網站的排名中,一直名列前五,盛大更是在短短幾年之內,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游戲公司之一。兩家公司的結合,將在規模、利潤、廣告收入、無線服務、網絡游戲等多個領域位居首位,成為中國互聯網領域的第一品牌。他們預計,盛大收購新浪以后,兩家公司的股票市值之和將會超過50億美元,而目前,全球市值超過50億美元的互聯網企業不到10家,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次收購將會大大提升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層次。
投資銀行高盛公司對此評論說,如果兩家公司在2005年內合并,則會在互聯網界產生一個強大的聯合體,該聯合體將主導中國的互聯網行業。高盛預測,兩家公司合并產生的聯合體將會在2005年產生4.7億美元的收入,其中53%來自盛大,47%來自新浪,還會有1.85億美元的稅前利潤,其中59%來自盛大,41%來自新浪。目前兩家公司的市值合計達到42億美元。
接受記者采訪的專家幾乎不約而同地預測,盛大收購新浪將改變中國互聯網產業格局。他們認為,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并立的格局很快就要改變。隨著在各方面都位居第一的網絡巨無霸的出現,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國內互聯網領域將會出現更多的并購和重組。另外,從盛大在過去幾年努力推動整個網絡游戲產業良性發展的努力來看,收購完成之后,盛大也應該會站在更高的高度,推動整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這無疑是一個福音。(完)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