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首頁 | 社區 | 聊天 | 郵箱 | 建站 | 房產 | 影視 | 求職 | 游戲 | 教育 | 短信 | 直播 | 廣告
首頁 > 青島新聞網 > 山東觀察 > 正文  
滾動播報
青島新聞網祝讀者新年快樂,事事如意!
省統計局:2004年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青島新聞網  2005-02-26 08:32:53 大眾日報

頁面功能   】 【 小字】【 】【打印】【關閉

 

  2004年,是我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顯著成就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認真落實中央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全面執行省委“一二三四五六”發展目標和工作思路,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結構調整取得
積極進展,經濟活力明顯增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

  一、綜合

  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初步核算,全省實現生產總值(GDP)15490.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5.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778.3億元,增長6.9%;第二產業增加值8724.5億元,增長19.2%,其中工業增加值7799.3億元,增長21.1%,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4.5%,是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第三產業增加值4987.9億元,增長12.3%。人均生產總值16925元(按現價匯率折算為2045美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14.7%。

  就業再就業成效顯著。全省就業人員5728.1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2140.4萬人。城鎮新增就業103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4萬人,其中“4050”人員再就業6.6萬人。全省安排5.0億元資金支持就業再就業工作。63萬下崗失業人員享受到稅費減免政策,累計減免各種稅費3.9億元。城鎮登記失業率3.4%,比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農村勞動力轉移實現新突破,全年轉移農村勞動力120.3萬人。

  價格總水平溫和上漲。在消費領域,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3.6%,其中,城市上漲2.8%,農村上漲4.6%;居民消費價格中,食品類價格上漲9.1%,對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影響近80%;商品零售價格上漲2.8%。在生產領域,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6.4%;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3.4%。農產品生產價格上漲12.3%,其中,種植業產品上漲11.4%,林業產品上漲10.2%,畜牧業產品上漲15.1%,漁業產品上漲10.0%;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0.2%。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上漲7.4%。房屋銷售價格上漲11.5%,其中商品房銷售價格上漲12.3%。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取得新進展。制定了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半島城市群帶動作用明顯,生產總量占全省的64.0%,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4.8%,拉動經濟增長10.9個百分點;8市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省前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利稅、固定資產投資依次占全省的69.1%、67.8%和67.6%;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占全省的85.9%和84.2%。中西部地區工業銷售收入、利稅、進出口大幅增長,增速依次較半島城市群高8.1、6.4和14.5個百分點。“雙30”工程取得積極成果。30個經濟強縣發展勢頭強勁,工業利稅、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利用外資、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超過全省平均水平。30個經濟欠發達縣緊緊抓住扶持經濟發展的戰略機遇加速發展,除地方財政收入外,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超過經濟強縣。全省有10個市進入全國百強市行列,有16個縣進入全國百強縣。

  “海上山東”建設成就斐然。主要海洋產業實現產值2130.4億元,比上年增長18.2%。以海洋漁業、海洋運輸、船舶制造等為主的傳統產業結構得到明顯優化,發展潛力進一步顯現,實現產值分別增長10.0%、22.4%和29.9%;以海洋石油、濱海旅游、海洋生物制藥為主的海洋新興產業產值達到42.4億元、464.1億元、13.4億元,增幅分別為30.9%、41.2%和30.1%。

  各項改革不斷深化。建立了省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國有企業改革向縱深發展,省屬企業改革改制步伐加快。農村稅費改革深入推進,全省農民減負40多億元。積極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全面放開了糧食收購市場,對種糧農民進行直接補貼,兌現資金7.4億元。積極推進價格改革,對電解鋁等6個高耗能行業試行了差別電價,提高了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制定了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一費制”收費辦法。積極推進部門預算編制改革,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取得新進展,省級試點范圍擴大到17個部門51個預算單位。積極推進和規范政府采購工作,政府采購規模達到107億元,資金節約率為15.0%。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第三產業發展不快;就業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比較大等。

  二、農林牧漁業

  農業基礎地位得到加強。積極落實扶持“三農”的各項政策,全省用于“三農”的各項財政性投入達222.7億元,增長48.5%;兌現農作物良種推廣和農機購置補貼6548萬元。安排農業綜合開發和土地治理專項資金3.8億元,改造中低產田、復墾土地和建設高標準農田174萬畝。編制了面向“三農”發展新興服務業的專項規劃,啟動15個重點項目建設。

  農林牧漁各業生產全面增長。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3453.2億元,比上年增長5.7%。其中農業1902.5億元,增長6.5%;林業60.5億元,增長2.4%;畜牧業1010.8億元,增長4.9%;漁業423.7億元,增長3.8%;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55.8億元,增長12.0%。各業產值中,林牧漁業產值所占比重達到43.3%。

  農牧業產品產量繼續增加。糧食產量在上年增長4.3%的基礎上又增長2.4%,棉花產量比上年增長25.2%。其他主要農牧業產品產量均保持穩定發展。

  主要農牧業產品產量

  指標     單位  絕對值 比上年增長%

  糧食     萬噸  3516.7  2.4

  夏糧     萬噸  1585.0  1.3

  秋糧     萬噸  1931.7  3.3

  棉花     萬噸  109.8   25.2

  油料     萬噸  369.7   2.2

  蔬菜     萬噸  8883.7  1.8

  園林水果   萬噸  1155.6  9.0

  生豬年末存欄 萬頭  3058.2  2.8

  牛年末存欄  萬頭  998.8   -4.0

  羊年末存欄  萬只  3286.8   4.9

  肉類     萬噸  696.5   5.2

  豬牛羊肉   萬噸  461.0   3.5

  禽肉     萬噸  223.5   9.8

  禽蛋     萬噸  432.9   1.9

  奶類     萬噸  188.7   27.2

  林業生產面積調整。由于保護耕地等措施的落實,當年造林有所減緩。人工造林266.8千公頃,比上年下降22.5%,其中,用材林135.5千公頃,經濟林55.8千公頃,防護林75.0千公頃。全年板栗產量20.2萬噸,核桃產量1.4萬噸。

  漁業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水產品總產量718.2萬噸,比上年增長1.7%。其中,海水產品產量612.1萬噸,增長1.3%;淡水產品產量106.1萬噸,增長3.9%。以遠洋漁業、優勢水產品養殖、水產品精深加工為突破口的產品結構調整成效顯著。遠洋漁業產量達到22.3萬噸,增長39.5%;水產品精深加工比例達到61.3%,提高5.2個百分點。水產品出口創匯21.9億美元,增長19.8%。對蝦、海參、大鯪鲆、鮑魚等優質水產品產量分別達到6.3萬噸、4.0萬噸、1.8萬噸和0.5萬噸,分別增長3.3%、34.8%、133.3%和25.0%。

  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繼續改善。實現農機作業服務產值324.1億元,比上年增長4.9%。年末全省農機總值達到456.0億元,增長8.0%。農機總動力8751.9萬千瓦,增長5.0%。拖拉機197.2萬臺,增長7.7%。其中,大中型拖拉機達21.2萬臺,增長12.8%。全年完成機耕作業面積7118.33千公頃,機播4826.2千公頃,機收3526.1千公頃。全省新增玉米聯合收獲機1486臺,保有量達到3468臺,增長75.0%。農村節水灌溉面積1830.6千公頃,增長2.4%。在村村通電的基礎上,通汽車村數占總數比重上升到98.7%,通電話的村數比重上升到99.9%,自來水受益村數比重上升到59.7%。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全省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國有和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4127個,年末達到20304個,實現增加值6498.3億元,比上年增長26.5%,占GDP比重達41.9%。其中,國有控股工業增加值2290.8億元,增長15.9%;集體工業增加值751.0億元,增長17.8%;股份制和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工業分別增長27.5%和29.0%。輕工業增加值2343.4億元,增長27.0%;重工業增加值4154.9億元,增長26.3%,輕重工業之比由上年的37:63變化為36:64。

  制造業拉動作用強勁。制造業實現增加值5380.9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82.8%,比上年增長30.4%,拉動工業增長25.2個百分點。以青島、煙臺、威海三市為主體的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實現制造業增加值對全省的貢獻率達39.1%。

  非公有制工業占據半壁江山。規模以上非公有制工業實現增加值3312.7億元,增長37.5%,占規模以上工業的51.0%;實現產品銷售收入10759.7億元,增長50.3%。其中,私營工業實現增加值1059.7億元,增長48.4%,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幅21.9個百分點。

  工業高新技術產業比重提高。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21.9%,比年初提高2.3個百分點。實現增加值1251.1億元,增長29.3%。實現利潤占規模以上工業制造業的比重達26.3%。

  工業產銷銜接良好。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為98.1%,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主要工業品產量大幅增長。12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產量比上年增長的有100種,占83.3%;其中,增幅超過30%的有49種。

  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產品     單位     絕對值   比上年增長%

  原煤     萬噸     14646.2    0.2

  天然原油   萬噸     2674.3     0.3

  發電量    億千瓦時   1693.7     22.4

  水泥     萬噸     12363.8    27.5

  平板玻璃   萬重量箱   3536      86.4

  粗鋼     萬噸     1855.4     30.3

  鋼材     萬噸     2011.7     39.2

  紗      萬噸     264.1     41.5

  布      億米     66.2      42.9

  機制紙    萬噸     664      34.6

  塑料制品   萬噸     127.3     28.1

  合成氨    萬噸     561.9     13.8

  啤酒     萬千升    374.7     19.5

  汽車     萬輛     21       49.4

  摩托車    萬輛     94.6      10.9

  家用電冰箱  萬臺     617.7     22.9

  房間空調器  萬臺     644.3     38.4

  微型電子計算機萬部     56.2      16.2

  彩色電視機  萬部     764.1     32.6

  工業經濟效益大幅度提高。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1055.1億元,比上年增長40.7%;實現利潤1383.6億元,實現利稅2292.1億元,分別增長48.7%和42.2%。應收賬款凈額和產成品存貨兩項資金占流動資產平均余額的比重由上年的33.0%下降到31.5%,流動資產的周轉速度加快0.3次。反映工業經濟效益整體水平的綜合指數為185.8,提高22點。

  建筑業生產增長較快,經濟效益明顯好轉。三級及以上(新資質)建筑企業5261家,新增889家,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902.1億元,比上年增長28.4%;實現利稅119.5億元,增長18.7%。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完成建筑業總產值702.0億元,增長31.4%;實現利稅29.7億元,增長22.0%。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較快,工業投資規模繼續加大。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589.3億元,比上年增長37.7%。其中,第一產業投資249.7億元,增長48.2%;第二產業投資4577.1億元,增長42.0%;第三產業投資2762.5億元,增長30.3%。工業投資完成4349.6億元,增長42.9%,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57.3%。其中制造業投資完成3642.1億元,增長48.8%。城鎮規模以上投資完成5400.5億元,增長30.8%。

  投資結構優化,效益提高。石油加工及煉焦、鐵路運輸、公共設施管理、航空運輸、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等加強行業的投資分別增長2.1倍、1.5倍、1.4倍、1.2倍和1.1倍;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完成463.7億元,增長51.4%,提高3.6個百分點;全年新開工項目3.8萬個,其中1億元以上的大項目1366個。每百元固定資產投資新增加的GDP由上年的35.4元上升到40.3元。

  房地產開發投資健康發展。嚴格執行國土資源部出臺的《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進一步規范了房地產開發等各類經營用地交易程序。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764.8億元,比上年增長32.0%,增速回落16.4個百分點。土地購置面積和土地開發面積分別完成3503.8和1569.1萬平方米,分別下降2.5%和22.5%;竣工房屋面積2396.9萬平方米,下降2.5%,其中住宅下降6.0%,辦公樓下降19.5%;銷售商品房2525.2萬平方米,增長12.0%,其中銷售住宅占87.4%,銷售商業用房占9.9%。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持續走高。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83.4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城鄉消費基本同步增長,農村市場轉旺。縣以上城鎮實現零售額3349.2億元,增長14.6%,市場份額為74.7%;縣以下農村實現零售額1134.3億元,增長11.8%,市場份額為25.3%。個體私營經濟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729.4億元,增長13.7%,市場份額達到60.9%。

  批零貿易業、餐飲業市場活躍。批零貿易業持續快速發展,實現零售額3695.2億元,增幅為13.6%,拉動零售總額增長11.3個百分點,市場份額為82.4%。餐飲市場增幅居各行業首位,實現零售額587.0億元,增幅達18.1%,拉動零售總額增長2.3個百分點,市場份額為13.1%。

  大型商品交易市場交易活躍。年成交額一億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場達316個,比上年增加8個;已出租攤位數20.3萬個,攤位出租率為89.8%,提高1.9個百分點;營業面積為1416.9萬平方米,實現成交額2243.7億元,分別增長7.9%和9.5%。平均每個億元市場實現成交額7.1億元,增長6.0%。

  連鎖經營實現規模效益同步增長。規模以上零售、餐飲業連鎖總店達72個,其中零售業60個,餐飲業12個。共擁有連鎖門店2722個,比上年增長9.8%。共實現銷售額381.9億元,增長38.1%,其中零售額285.5億元,增長33.1%,實現利潤總額5.0億元,增長30.2%。

  推動居民生活消費升級的商品銷售額增速加快。建筑及裝潢材料、家具、汽車、電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等住、行、娛樂類商品零售額攀升,增幅分別達到34.4%、38.5%、31.0%、55.9%;衣、食等基本生活消費,分別增長16.5%、26.0%。

  六、對外經濟

  大力推進對外經濟工作。在我省投資的世界500強公司新增17家,累計已有113家世界500強在我省興辦企業262家。城建環保世界銀行貸款項目獲得國家批準,有24個外國政府貸款項目列入國家備選項目計劃。

  對外貿易再上新臺階。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607.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6.1%;其中出口358.7億美元,增長35.0%;進口249.1億美元,增長37.7%,實現貿易順差109.6億美元,增加24.7億美元。出口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機電產品出口增長50.9%,所占比重達到27.1%,首次超過傳統的紡織服裝產品,躍居首位。省級撥付出口扶持及獎勵資金7000萬元,完成出口退稅291.4億元,保障了企業利益,支持了外貿出口。

  外商投資實現新突破。新批合同外商投資214.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3.7%。實際外商投資98.2億美元,增長32.4%。其中,實際外商直接投資87.0億美元,增長22.7%;實際外商其他投資11.2億美元,增長82.2%。新簽外商直接投資項目5891個,增長11.1%。外資項目的平均規模由上年的253萬美元擴大到344萬美元,增長36.0%。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勢頭良好。堅持實行“走出去”戰略,新批境外企業(機構)127家,協議投資總額3.0億美元;其中,中方協議投資額2.7億美元。對外承包勞務完成營業額15.2億美元,增長52.8%;新簽合同額14.7億美元,增長18.0%;外派各類人員3.2萬人次,增長38.1%;年末在外人員6.3萬人,增長20.4%。全省已有1200家企業在102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境外加工貿易、資源開發和承包工程。

  七、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運輸生產穩步增長。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3033.0公里。大-萊-龍鐵路已有112公里通車。全社會完成旅客運輸量、周轉量8.9億人次和748.0億人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18.4%和21.1%;完成公路旅客運輸量、周轉量8.4億人次和475.4億人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18.6%和21.2%;鐵路旅客發送量3857.2萬人次,周轉量267.0億人公里,分別增長16.0%和21.2%;水路旅客運輸量、周轉量達到1241.0萬人次和5.6億人公里,分別增長11.3%和6.8%。全社會完成貨物運輸量、周轉量13.2億噸和4783.1億噸公里,分別比上年增長10.2%和38.8%;完成公路貨物運輸量10.7億噸、周轉量596.1億噸公里,分別增長9.1%和13.0%;鐵路貨物發送1.8億噸,周轉量1111.1億噸公里,分別增長4.1%和3.7%,其中,省地方鐵路發送貨物1227.8萬噸,周轉量6.97億噸公里,分別增長25.0%和30.5%;水路貨物運輸量7287.0萬噸、周轉量3075.9億噸公里,分別增長56.9%和66.5%。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3.1億噸,增長19.3%。

  民用汽車擁有量大幅增加。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211.4萬輛,比上年增長20.3%;其中私人轎車41.9萬輛,增長38.3%。私人轎車占轎車擁有總量的61.6%。

  航空業快速發展。全年航空貨郵量達到17.0萬噸,比上年增長36.9%;客運量839.9萬人次,增長38.1%。

  郵電通信業持續快速增長。完成郵電業務總量524.0億元,比上年增長41.5%。其中,電信業務總量為484.6億元,增長45.0%;郵政業務總量39.4億元,增長9.6%。年末長途電話電路51萬路,長途自動交換機容量45.5萬路端。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到2512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983.9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49部/百人。年末互聯網用戶848萬戶。

  旅游業實現大幅增長。全年旅游總收入814.7億元,比上年增長42.1%。接待國內游客11749.0萬人次,增長31.7%,實現國內旅游收入767.7億元,增長41.4%。接待入境游客119.3萬人次,增長53.9%;入境旅游外匯收入5.7億美元,增長54.5%。入境旅游前五位客源地為韓國、日本、香港、臺灣、美國,分別占接待人數的37.9%、20.8%、9.7%、8.9%、3.4%。

  八、財政、金融、證券和保險

  財政實力提高幅度較大。全省境內財政總收入2675.6億元,同口徑比上年增長26.1%,增幅比上年高9.2個百分點。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28.4億元,增長28.9%;國稅系統組織各項收入1130.6億元,其中地方收入204.5億元;地稅系統組織各項收入507.5億元,其中地方收入405.1億元;各級財政部門組織各項收入257.6億元。全省地方財政收入過5億元的縣(市、區)達到32個,比上年增加11個,其中有3個縣級市的地方財政收入超過10億元。財政支出1188.6億元,增長17.6%。撥付環境治理專項資金17.9億元,用于加快環境治理和“生態省”建設。

  金融存貸款適度增長,信貸結構不斷優化。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4514.3億元,比年初增加2071.2億元。其中,企業存款增加475.6億元,比上年少增186.9億元;儲蓄存款增加951.1億元,少增9.0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1782.8億元,增加1473.1億元。農業信貸投入不斷增加,全年增加235.0億元,占全部貸款增加額的16.0%。中長期貸款增加789.3億元,增長27.7%。消費信貸比上年增加242.9億元,增長29.8%,增速居各類貸款首位。個人住房消費貸款比年初增加224.9億元,多增3.8億元,占全部消費貸款增量的92.6%。金融機構盈利91.6億元,比上年增盈101.2億元。

  證券市場穩步發育,上市工作取得較大進展。全省共有境內外上市公司90家,股票101只。其中境內上市公司75家,股票86只;境外上市公司18家。證券公司3家,證券營業部139家,證券服務部38家。全年新增14家境外上市公司,融資127.7億元,是上年的2.6倍。期貨市場運行平穩。有期貨經紀公司10家,期貨營業部10家。全年期貨交易額6786.5億元,增長12.1%。

  保險業務平穩健康發展。全省設立分支機構的保險公司共18家。全年保費收入317.2億元,比上年增長11.8%;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74.4億元,增長25.9%,人身險保費收入242.8億元,增長8.0%。共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65.7億元,增長15.5%。其中,財產險業務賠款42.6億元,增長22.5%,人身險業務支付賠款和給付23.1億元,增長4.4%。

  九、科技和社會

  科技事業蓬勃發展,科技成果顯著。共取得各類重要科技成果3028項,其中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有485項,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有2392項;獲國家級科技獎勵成果21項,省科學技術獎496項。全省共組織實施省級以上星火計劃項目215項,項目總投資51.5億元,比上年增長6.5%,年增利稅39.6億元,增長26.8%。全年專利申請量18388件,獲授權專利9733件,分別增長16.4%和7.4%。年末各類技術貿易機構達到1.7萬個,從業人員21.0萬人;簽訂技術合同2.6萬項,比上年增長7.3%;合同金額75.1億元,增長42.8%。

  科技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認真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培養。年末共有兩院院士3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28人,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970人。全省新增高級技工5.2萬人,新增技師1.1萬人,高級工以上人員占企業一線職工的比重達到8.0%左右。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實現新發展,鑒定人數達到55萬人,其中40萬人獲得職業資格證書。

  質量技術監督工作取得新突破。《山東省計量條例》正式實施,全省累計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準3056項。批準發布地方標準171項,累計辦理采標標志128項,采標證書217項。名牌戰略工作取得突破。全年有25家企業的33個產品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累計達到了61個;有34家企業的42個產品獲得國家免檢產品稱號,累計達到112個;獲得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達到6個。建立企業質量電子檔案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建檔企業總數達到43511家。

  氣象服務現代化水平提高。新建海島(岸)加密觀測自動氣象站11個,已有110個自動站正式開展工作,初步形成了覆蓋全省的自動氣象站監測網絡。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取得了良好效果。為了有效增加地面降水、減輕雹災,共組織地面人工增雨防雹作業582次,累計影響面積14.5萬平方公里,增加降水9.4億立方米,防雹減少損失6.2億元。

  地震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加強。地震應急指揮中心及其技術平臺建成正式投入使用,成立了山東省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完成了22個省直單位、17個市、132個縣(市、區)的地震應急預案匯編,完善了市、縣、鄉1880個點位,3312人組成的三級災情速報網絡。

  教育事業取得新成就。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在校生規模繼續擴大。31個培養研究生單位共招收研究生1.1萬人,比上年增長15.0%;在校研究生2.8萬人,增長27.1%。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32.7萬人,增加5.4萬人。其中,本科招生11.9萬人,增加0.3萬人;專科招生20.9萬人,增加5.1萬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94.6萬人,增加18.5萬人。其中,本科在校生47.2萬人,增加8.8萬人;專科在校生47.4萬人,增加9.6萬人。普通高中招生和在校生人數明顯增加。普通高中招生68.1萬人,在校學生達189.1萬人,分別增加4.2萬人和20.0萬人。普通初中招生124.3萬人,在校學生439.2萬人,分別減少4.9萬人和46.0萬人。小學在校學生627.8萬人,減少15.0萬人。小學招生110.2萬人,增加2.3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9%,小學畢業生升學率99.7%。139所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1.6萬人。各類中等職業學校798所,共招生39.1萬人,在校學生104.8萬人。

  文化出版廣電事業繼續發展。擁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120個,藝術表演場所104個,公共圖書館140個,群眾藝術館、文化館157個。擁有國家綜合檔案館158個,館藏檔案665.9萬卷。共出版各類圖書6510種、報紙133種、雜志264種。全省共有市級以上廣播電臺18座、電視臺18座,縣級廣播電視臺95座。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94.5%和93.1%。

  衛生保健服務網絡不斷完善。共擁有衛生機構1.7萬所,其中,醫院、衛生院2915所,衛生防疫防治機構323所,婦幼保健機構150所。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22.2萬張,衛生技術人員32.1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14.2萬人、注冊護士9.3萬人。全省共有1370.6萬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各級試點共籌集資金3.2億元,已經為458萬農民報銷醫藥費1.4億元。加強了公共衛生“兩個體系”建設,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增強。建立公共衛生綜合監測點7822個,省、市、縣三級疾控機構普遍聯網。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競技體育取得歷史性突破,在第28屆奧運會上,我省共獲得4枚金牌、3枚銀牌,有2人創5項世界紀錄,1人創1項奧運會紀錄。在亞洲錦標賽女子舉重項目中獲得11枚金牌、9枚銀牌、1枚銅牌的好成績。群體性體育活動深入開展。全民體育健身工程累計投資9000多萬元,建成600多條健身路徑,覆蓋到了全省每一個縣,新增群眾體育健身活動場地43萬平方米。

  十、城鄉建設

  城鎮化進程加快。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3.5%,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高起點修編城市群規劃,跨區域的城市群規劃編制順利完成。各地編制完成城市綜合交通、綠地系統等專項規劃120項,97.0%的小城鎮編制了建設規劃,232個省級中心鎮全部修編了總體規劃。

  城市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全省設市城市和縣城完成城建投資407.5億元,增長27.4%,新增道路面積780萬平方米、供水能力40萬噸/日、污水處理能力44萬噸/日、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2000噸/日、供熱面積1100萬平方米、用氣人口60萬人、園林綠地3000公頃。城市主干道改擴建成效明顯,有效緩解了交通擁堵,改善了城市形象。

  以中心鎮為重點的村鎮建設穩步推進。全省完成村鎮建設投資440億元,其中小城鎮建設完成投資226億元,分別增長19.9%、16.5%,村鎮自來水人口受益率、道路硬化率分別達到65.0%、32.5%。新增9個省級中心鎮,全省中心鎮數量已達247個。

  建筑節能、節地取得新進展。新型墻材、禁用實心粘土磚推廣工作明顯加快,43個設市城市基本達到“禁實”目標,全省新型墻材生產和應用比例分別達到43.0%、58.0%,節地2.6萬畝,節能96萬噸標準煤,利廢1560萬噸。9個設區城市開展了建筑節能檢測工作,建成節能建筑1150萬平方米,占新建居住建筑的35.0%,實現建筑采暖節能9.1萬噸標準煤。

  十一、資源、環境保護

  土地結構基本穩定。全省土地總面積15.7萬平方公里。農用地11.6萬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73.9%;其中,耕地面積7.5萬平方公里,人均耕地1.23畝;建設用地2.4萬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15.2%;水利設施0.3萬平方公里。未利用地1.7萬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10.9%。

  生態省建設開局良好。全省森林覆蓋率23.0%。已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區67處,面積1033.2千公頃。各級生態示范區建設試點56個,面積8766.4千公頃。建成生態功能保護區14個,面積679.3千公頃。舉辦了山東生態省建設高層論壇暨第一屆綠色產業國際博覽會,達成合作協議或意向1136項,協議額171億元。循環經濟系統試點啟動,開展了具有山東特色的“點、線、面”循環經濟綜合試點。187家企業和7個開發區(旅游區)通過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265家企業進行了清潔生產審核。

  城市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各地繼續大力治理臟亂差,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效果顯著。17個市政府駐地中,9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符合國家二級標準,7個城市符合國家三級標準。城市道路交通噪聲等效聲級平均值67.7分貝,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值53.0分貝。省控地表水中,28.5%的斷面符合國家Ⅳ類水質標準,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為23.3%。

  環境污染防治取得新進展。全年完成限期治理項目1258個,投資額11.1億元。環境保護“十五”計劃重點工程項目竣工驗收120個,共投資134億元。全省在48個城市累計建成煙塵控制區237個,面積2725.4平方公里,累計建成環境噪聲達標區303個,面積1998.3平方公里。

  環境監測網絡繼續完善。全省累計建成21個重點流域水質自動監測站和91個城市空氣自動監測站。深入開展了環境空氣、城市降水、河流湖庫、近岸海域、城市環境噪聲和污染源監測,定期發布了全省環境狀況公報和全省環境質量通報、重點流域排污總量控制監測公報,獲取省控以上有效監測數據150萬個以上。

  十二、人口、居民生活、社會保障

  人口繼續保持低速增長,人口素質不斷提高。據全省人口變動抽樣調查推算,年末全省總人口9180.0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50‰,死亡率6.49‰,自然增長率6.01‰。

  城鎮居民生活質量穩步提高。據抽樣調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37.8元,比上年增長12.4%,提高2.1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為6673.8元,增長10.0%;其中,食品支出2310.7元,增長12.6%。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4.6%,提高0.8個百分點。全省城鎮居民人均現住房使用面積達20.2平方米。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4272元,增長13.6%。

  城市每百戶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絕對量

  飲水機    臺    60.9

  組合音響   套    22.8

  微波爐    臺    35.6

  照相機    架    56.8

  電冰箱    臺    91.2

  空調器    臺    61.7

  排油煙機   臺    85.5

  普通電話   部    97.1

  淋浴熱水器  臺    69.0

  移動電話   部    121.4

  洗衣機    臺    92.9

  健身器材   套    5.2

  彩色電視機  臺    119.6

  助力車    輛    12.5

  影碟機    臺    59.8

  摩托車    輛    47.2

  家用電腦   臺    37.7

  家用汽車   輛    2.5

  農村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改善。據抽樣調查,農民人均純收入3507.4元,比上年增長11.3%,提高4.6個百分點。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389.3元,增長12.0%。其中,食品支出1000.1元,增長12.2%。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1.9%,提高0.1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26.9平方米。

  農村每百戶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費品擁有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絕對量

  微波爐    臺     1.6

  家用計算機  臺     1.8

  電冰箱    臺     24.4

  組合音響   臺     10.7

  抽油煙機   臺     5.0

  照相機    架     6.0

  熱水器    臺     10.6

  空調機    臺     3.3

  洗衣機    臺     31.9

  電話機    部     80.0

  黑白電視機  臺     34.7

  移動電話   部     32.7

  彩色電視機  臺     0.4

  摩托車    臺     55.3

  影碟機    臺     33.6

  汽車(生活用) 臺     1.4

  社會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全省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986萬人、748萬人、760萬人、470萬人和390萬人,分別比上年底增加70萬人、28萬人、70萬人、188萬人和55萬人。全省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363.3億元,增長12.0%;總支出299.1億元,增長12.9%。農村養老保險穩步發展,參保農民達1000多萬人,基金結余55億元,有51萬農民領取了養老金。

  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取得新進展。企業年金制度初步建立,全省參加企業年金試點的企業29家,涉及職工8萬人。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全面推開,社會化管理企業退休人員達167.6萬人,社會化率達96.6%,省制定了《失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障操作辦法》,有10個市出臺了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實施意見。全省有3.5萬失地農民參加了農村養老保險,收繳保險費1.5億元。

  城鄉低保和社會福利工作得到加強。全省最低生活保障救助111.6萬人。其中,城鎮65.5萬人,農村低保和定期救濟46.1萬人。收養性社會福利單位1896個,床位10.3萬張,收養7.9萬人。社會福利企業2012個,安置殘疾人員4.6萬人。

  注:1.本公報所列各項數字均為初步統計核算數字。

  2.全省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編輯 張偉明 

  

頁面功能   】【 小字】【 】【打印】【關閉

青青島知識短信:你知道自己姓的來歷嗎?發送XS姓,比如XS王,到青島新聞網指定接收號,移動手機發送到08532204;小靈通手機發送到16532204。(下行如成功接收解答,資費五角)
讀者評論
熱點資訊
評論內容
· 好消息:6個月免費英語課程
· 2005年洗衣機市場醞釀變局
· 2005年人才測評師資格認證培訓
· 網上售樓處:新園公寓 新城市花園
· 海爾高能效中央空調ASHRAE展拔頭籌
· 海爾樹立西北地區最大的樣板工程
· 外經貿大學研究生(MBA)課程班招生
· 國際項目管理資質認證(IPMP)熱招中
青青島短信中心
>>點擊進入短信頻道  
對方手機
您的手機
短信內容
署  名
訂閱 圖片 股票 交友 言語 自寫 靈通
[便民服務] 交通違章短信查詢
[拇指傾注] 勁爆短信交友游戲
[短信創作] "海信廣場"杯圣誕短信創作大賽
[短信訂閱] 新聞 房產 股市 社區 福彩
相關鏈接:
 
下一篇:
 
李啟發:對得起頭頂的警徽 從干警到全國特級優秀警察
分類· 招商· 二手· 求職· 建站· 家教· 黃頁

    更多

青島民康皮膚病研究所
權威醫院,健康的保證
無限商機,網上貿易!
最全面的產品供求信息
“傻瓜化”大頭貼軟件
可自己拍也可開店經營
奧嵐雪穴位香熏面貼膜
美白抗皺、祛斑、補水
兒童多動癥的自我康復
純中藥兒童動聰靜膠囊
專收各種舊電腦及配件
好壞均可歡迎來電聯系
多用智能防盜報警系統
一年包換、三年保修!
超低價銷售各品牌手機
三星、MOTO等名牌手機
站內檢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赉特旗| 平陆县| 霍州市| 区。| 青神县| 大化| 秦皇岛市| 柳林县| 婺源县| 宁波市| 永善县| 会昌县| 得荣县| 吉林省| 兴义市| 贵阳市| 同心县| 金堂县| 黄大仙区| 嘉定区| 柘城县| 普兰店市| 井研县| 景东| 永修县| 灵山县| 班玛县| 四平市| 东乡县| 衡阳市| 红河县| 从化市| 宜君县| 历史| 凉城县| 海宁市| 彰武县| 广平县| 阿勒泰市| 云阳县| 蒙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