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兩會”尚未召開,但是“‘兩會’后將推出解決股權分置試點方案”的傳聞已在市場中迅速蔓延開來,傳聞中甚至明確指出首家試點公司將是一家民企。
而據記者了解,針對如何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有關部門已多次匯集各方專家及市場人士進行討論。就在春節過后,有關各方還進行了一次非正式的討論,據參與此次
討論的北京頤和興業投資咨詢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張衛星透露,證監會目前確定的方針是在大原則不變的情況下,由各上市公司分散決策決定具體的解決方案。
早日解決股權分置成為市場共識
“現在已經到了臨門一腳了,(股權分置)越早解決越好,上半年推出(試點)的可能性很大。”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的語氣中分明透出一種緊迫感。
上海榮正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近期的一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5%的機構投資者認為,現階段股市低迷的最重要問題是沒有解決股權分置這一制度問題,全流通是根本問題。多數機構認為,調整擴容速度、增加資金供給、推動分類表決等救市措施,屬于治標不治本。據悉,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15份,收到機構投資者有效答卷63份,其中包括30家開放式基金,25家封閉式基金,8家券商資產管理部門。
諾安基金研究總監易軍在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甚至明確表示,股權分置已成為阻礙股市發展最大的絆腳石,不解決就不會有真正的牛市。而全流通可以解決股權分置,但不會給股市帶來多么大的影響,最壞的結果無非是宣布明天全流通,市場最多也就兩個跌停板,而換來的將是長期走好。市場走到今天,無論全流通怎么解決,都是一個長期利好,關鍵是不要拖。
而深圳華鼎市場調查公司在全國主要大中城市證券營業部的調查結果則反映了個人投資者的態度。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近2500名個人投資者有半數以上表示,當前最迫切的愿望是積極穩妥地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盡快解決股權分置成為了調查者中認同度最高的問題。
原則已定 方案各異
早在2004年底,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市場簡稱“國九條”),經國務院批準,有關部委就共同組成了六個專題工作小組,積極穩妥解決股權分置專題工作小組就是其中之一。但時隔一年之后,積極穩妥解決股權分置專題工作小組成為了為數不多的幾家至今尚未有階段性成果出臺的工作小組。
據中國證監會市場監管部主任謝庚此前透露,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工作小組目前工作進展比較順利。他解釋說,關于怎樣解決,國務院出臺的國九條已有明確的說法,即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有三個前提:一是必須尊重市場規律,市場規律就是價值規律;二是有利于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既要有利于長期發展又要兼顧近期市場承受力;三是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特別是社會公眾投資者合法權益。現在只是把這些要求具體化、程序化,創造必要的條件,盡快付諸實施。
而據記者了解,早在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工作小組成立之前,包括專家、學者在內的市場參與各方就針對如何解決股權分置的問題做了大量調查,并最終形成了多種方案。
華生對此分析指出,這些方案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帶有某種主觀色彩的非市場化的解決方案,相對應的另一類則是近一兩年來受到提倡的市場化解決方案。
盡快進入實質性操作
目前,市場與監管部門已經基本形成共識,全流通問題不太可能采用一種方案一刀切地解決,針對自身情況擬定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將成為上市公司的“自家事”。按照分類表決機制的原則,涉及股權分置這樣重大的問題如果采取個性化的解決方式,當然需要啟動分類表決機制。
但華生指出:“本來大股東用手投票、小股東用腳投票是一般規律,到目前為止啟動的分類表決,流通股東參與的比例最高的也只有百分之十幾,因此假如采取分類表決裁定具體的方案,很可能出現參與表決的流通股東無法達到半數的情況。”
為此,華生提出了引入“認沽權證”的解決方案。但張衛星則認為,為解決股權分置而引入一個新的概念會給市場帶來更大的不確定性。
國家信息中心財經證券處的王遠鴻處長則更進一步指出,如何處理利益均衡問題、理論與實際操作的距離問題是影響方案盡快出臺的關鍵。
“治病當然是越快越好,無論利好、利空,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目前應該是先有標的物(試點)再討論。”對于曠日持久的大討論,張衛星顯然也和市場一樣越來越失去了耐心。胡朝輝
特約編輯:舒薇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