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家境富裕的年輕女子集體征婚,期待能夠覓到人品端正、素質較高的青年男子作為終身伴侶,并幫助家庭打理事業。令她們意想不到的是,部分趨之若鶩的大學教師和高校學生應征目的就是為了“娶個有錢老婆,少奮斗20年”(2月25日《人民日報—華東新聞》)
富家女子征婚不是新聞,富家女子集體征婚成了新聞
,新聞的背后卻是各種心懷叵測的應征者,應該說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如果持這種動機的人占了一個不小的比例,則足讓人為之擔心不已。
“婚姻就是一次資源重組”,“以婚姻入股創業”,及至“至少不用為買房買車犯愁”,在這場特殊的招親活動中,各色人等的婚姻觀來了一個大暴露,讓人驚嘆于現代人敢于“直白”表露內心世界勇氣的同時,還看到婚姻作為一種交易機會,正在悄無聲息地改變著人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經濟發達的現代社會,感情因素正在從婚姻中褪出,而人生的投機在利益的主導之下開始大面積地泛濫,這的確不是一個好的信號。
持上述觀點的人,在他們那里婚姻不僅是一場游戲,在骨子里更是透出一股子對先富人群的鄙夷,雖然這一人群能夠給他們帶來終身都奮斗不到的東西,按照征婚的條件規定,應征者必須素質較高,而高學歷的人當然有權利認為自己的素質較高,不論他們承認與否,在他們內心深處的解讀或許是,富家女子不缺財富,缺的是高素質的人才介入,雙方可以通過優化組合,達到財富資源的最大化,雙方的優勢與劣勢因而也就可以扯平。這種透著強烈商業味道的婚姻組合是不是最佳的組合,容不得旁人置疑,但它對社會的負面影響卻不能視而不見。
其實,先富人群經過多年的打拼積累下了不小的財富,其子女在婚姻問題上可能會遇上比普通人更大的風險,她們當然希望有優秀的人來與其分享這一成果,在這一資源重組的過程中,各種不利因素都會威脅到既得財富的安全,因此,她們不得不慎重地處理自己婚姻,提出較高的學歷要求,是她們相信在這一人群中有她們的真愛,也只有這一人群才配與其分享,這也是人之常情。
既然征婚條件已經開出,應征者趨之若鶩本也無要厚非,但那樣多的高學歷者懷著卑微人群的理想,目的就是要用自身的優勢去均人家的財富,貪圖俗世的享樂,教育的功效墮落成為謀求婚姻大戰中的一柄制勝的利器,這難道不是一種無法言說的悲哀么?
作者:羅沖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