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把扎”表演吸引了眾多群眾前來觀看 本報記者 白璐 攝
一把長刀從前胸捅進又從后腰露了出來,“腸子”
都流了出來;一把鋒利的尖刀從前額插了進去,滿臉都是鮮血……看到這些恐怖驚險的場景,你可能還以為這是什么特技表演或者在拍攝電影,其實,這是興平湯坊鄉一種罕見的民間藝術“把扎”表演。
昨日,興平地區普降雨雪,但寒冷的天氣并沒有影響興平市湯坊鄉許家村村民們表演“把扎”的熱情。參加表演的幾名年輕小伙子光著膀子,頭戴黑色囊索,腰系白色戰裙,瞇著眼睛,挺著胸膛,昂首騎在馬上。他們的造型各異,有人額頭插進了一把尖刀,有的胸膛上則捅了把刀子,還有的是將刀子從左太陽穴插進去,從右太陽穴穿出。這些驚險刺激、驚奇駭人的表演吸引了當地上千群眾趕來觀看。
許家村72歲高齡的許俊琦是村里負責裝扮“把扎”的重要一員。據其介紹,“把扎”表演大約每隔10年才舉行一次。裝扮“把扎”的技巧歷來保密,在裝扮時謝絕外人觀看,而且多少年流傳下來,裝扮技巧都是傳子不傳女。裝扮的道具構思獨特,精致巧妙。表演者也是經過嚴格挑選,其頭腰等部位凸凹要與道具的尺寸大小吻合。因演員需赤身表演,所以一般要挑選身體健壯的年輕小伙。
據了解,“把扎”常以帶把的利器扎在表演者頭上或身上而得名,又因為其表演多見血,故又被稱為“血社火”。在采訪中,據許家村的村民向記者介紹:相傳清朝末年,八國聯軍的燒殺搶掠激起了民眾的抗擊。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后,一些英勇善戰的勇士們便向內地逃散,其中一許氏三兄弟被迫逃到了陜西興平。為了繼續喚起更多民眾抗擊侵略,挽救中華民族危運,在惡劣的環境和殘酷的形勢迫使下,他們不得不變換了斗爭策略。在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耍熱鬧之時,演出了用自己的肌體與肉軀碰抵刀鋒,展示自己不惜用生命和鮮血來爭取和平與自由的決心。于是,便產生了“把扎”這一獨特的民間藝術形式。
(記者 白璐 雙衡)
責任編輯:屠筱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