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經貿委市場網點處獲悉,今年我市農貿市場升級改造重點推行“農加超”形式。所謂“農改超”,即農貿市場超市
化,這本是專家、政府一致看好的模式,也是歐美發達國家通行的做法。超市整潔的環境、嚴格的檢測標準、統一的計量收費,無不體現一種先進的購物理念。
相關資料表明,在發達國家80%至95%的農產品是通過超市和大型食品商店流通的。而值得關注的是,2003、2004兩年“農改超”“一步到位”的改造過程中,老百姓的不“捧場”成了主辦方遇到的最大難題。
在基隆路農貿市場買菜的李女士告訴記者,“我買菜還是喜歡到農貿市場,很少去超市。因為超市價格高,劃不來,而且它的東西我還覺得不新鮮。”她的話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人的想法。
有關部門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品種與價格相同的情況下,近八成的消費者不會去相對臟亂差的農貿市場,而愿到整潔、井然有序的超市去購物;但如果價格不同,則選擇到超市的比例大幅下降。
農貿市場與超市相比,不僅人工費、攤位費成本低,而且省去了冷藏保鮮和包裝加工等環節,因而形成了價格上的優勢。
可是農貿市場的環境實在令人頭疼。在這種情況下,有關部門希望推廣比超市“低”一點、比農貿市場“高”一點的“農加超”模式,從而尋求兩者之間的最佳結合點。
據市場網點處處長劉大川介紹,“農加超”作為一種新的模式正逐漸走上前臺,目前我市只有為數不多的兩三家“農加超”市場,今年則擬將在20個社區商業示范社區重點推行。
記者體驗“農加超”
在剛剛采取“農加超”模式改造的生活家超市,記者看到,這里以隔斷將整個市場分為超市區和農貿市場區。
農貿市場區,地面光潔,燈光明亮,蔬菜區域除了日常銷售的攤位外,還設置了與超市類似的無公害蔬菜基地專供區以及特價菜區;熟食區配置了封閉排風系統,減少了油煙在室內的排放量;水產區排水排污全部采用暗溝暗管,使地面保持全天候無積水……環境比一般農貿市場干凈漂亮許多。
為了讓市民放心購菜,市場還專門配備了蔬菜檢測設備和肉禽檢疫檢驗設備。
與超市相比,這里的價格較便宜,顧客可以討價還價,交錢也不用像在超市那樣排隊。為體現社區商業的便民功能,市場還設有房屋中介、家政服務、修理、縫補、送貨上門等多種服務。
而超市區與通常的中型超市基本相同,其經營品類補充了快速消費品、洗滌洗化、日用百貨、家居家雜、冷凍冷藏等農貿市場所欠缺的品種,滿足了消費者一站購齊的購物需求。記者劉蘭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