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后院保衛戰”
從長遠看,俄羅斯對中亞國家影響式微是趨勢所在
阿卡耶夫終于長長地松了一口氣。
身為吉爾吉斯斯坦現任總統的他,幾周以來一直為2月27日早上開始的吉爾吉斯斯坦新一屆議會選舉寢食難安。
畢竟,幾個月前選舉引發的烏克蘭“橙色革命”
至今歷歷在目。
為這次選舉捏著一把汗的不只是阿卡耶夫。
這些天來,來自國際社會的各種“力量”塞滿了吉首都比什凱克。拋開40多個外國媒體的約80名記者不談,僅監督大選的國際觀察員就有近700名,其中獨聯體和歐安組織派出的人最多,各有218和195名。美國和土耳其等國駐吉爾吉斯斯坦大使館也有專人“觀察”這次選舉。
關注、擔憂和期待或許還將持續。因為僅有31個議員在27日的選舉中勝出,不到議會75個總議席的一半,所以3月13日還要進行第二輪選舉。目前,幾乎所有的觀察員都留守在比什凱克繼續“觀察”。
美俄選前選后的較量
其實,同一天進行議會選舉的中亞國家,還有塔吉克斯坦。但關于塔國大選的報道在國際媒體上幾乎沒有片言只語,更別提有國際觀察員前往“督選”了。
上海社科院歐亞研究所俄羅斯室主任丁佩華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這是因為塔吉克斯坦的總統本身有強大的控制力。這次選舉中,和總統來自同一個政黨的候選人就有62個,可以說沒有任何反對派力量能扳倒現任政府。”
但吉爾吉斯斯坦情況不同。選前國際輿論認為,這場大選很有可能再現格魯吉亞和烏克蘭政權更迭的那一幕。
來自外部的力量——美國和俄羅斯——已經蓄勢待發,開始了選舉前后的各種“較量”。
早在2003年年底,白宮就把吉爾吉斯斯坦定為“革命”的目標之一。此后,美國一直敦促阿卡耶夫任期滿后下臺。2004年7月,在華盛頓“高壓”下的阿卡耶夫終于向美國副國務卿明確表示,他無意參加下屆總統選舉。
一邊向當局施加壓力,一邊扶植當地的反對派,是華盛頓力促獨聯體國家“民主化”慣用的手法。吉爾吉斯斯坦也不例外。
去年3月,在美國國會的盛情邀請下,吉爾吉斯斯坦反對派代表人物、前總理巴基耶夫率團訪問華盛頓,“共商”吉國政黨建設及如何保障議會和總統選舉的公正性等問題。當時的美國副國務卿帕斯科在接見他們時宣稱:“必須更換現政權!
索羅斯—吉爾吉斯斯坦基金會、歐亞基金會、國際人權組織等一些非政府國際組織也在吉國頻繁“活動”。
面對美國的“攻勢”,俄羅斯不甘示弱。
2月14日,吉爾吉斯斯坦外長艾特馬托夫宣布,吉政府已拒絕了美國在其領土內的甘西基地部署預警機的要求。艾特馬托夫解釋說,美國部署預警機已超出了甘西基地的作用范圍。
“吉爾吉斯斯坦的這個決定,主要是考慮了俄羅斯的因素。”丁佩華說。就在艾特馬托夫表態的前3天,他剛剛結束了對莫斯科的訪問。
來自俄羅斯《生意人報》2月12日的報道稱,吉政府希望在即將舉行的議會選舉中得到莫斯科的支持。俄羅斯領導人原則上已同意支持阿卡耶夫總統,但提出了一些條件,要求吉政府拒絕美國部署預警機的要求便是其中之一。
就在訪俄結束之際,艾特馬托夫宣布,比什凱克期待著俄總理弗拉德科夫和總統普京對吉爾吉斯斯坦的訪問。而這兩次訪問的時間,安排得頗有些“巧合”——一次是在2月27日的吉議會選舉之后,另一次是在10月的吉總統選舉之前。
來自莫斯科的焦慮
事實上,俄羅斯心憂的不只是吉爾吉斯斯坦。
目前,大部分中亞國家都正處在“大選期”。從2004年9月至12月,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先后進行了議會選舉。只有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議會選舉是安排在今年的2月27日舉行。一旦議會選舉結束后,中亞各國就將陸續面臨總統選舉,吉爾吉斯斯坦將在今年10月第一個開始總統大選。
中亞大選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但來自莫斯科的眼神最為“焦急”——烏克蘭的最終“逃離”使俄羅斯失去了高加索地區的戰略依托,能否守住中亞這個“后院”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克里姆林宮至關重要。
而且,鑒于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已經發生的“彩色革命”,俄羅斯十分擔憂這種“政權更迭”會在中亞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俄羅斯報》評論指出:“這種現象如發生連鎖反應,將會進一步波及白俄羅斯、摩爾多瓦、哈薩克斯坦等其他獨聯體國家,將使俄完全失去在前蘇聯地區回旋的余地。”
但有專家指出,歷來封閉的中亞國家不同于烏克蘭和格魯吉亞。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俄羅斯與中亞研究室副主任張耀從地緣政治上分析說,北約東擴后,位于高加索地區的烏克蘭直接與歐洲相連,而中亞國家則不一樣,從自然條件上講西方想迅速在這里取得成果比較困難,俄羅斯的影響還占主導地位。
丁佩華認為,吉爾吉斯斯坦比烏克蘭更難擺脫俄羅斯。僅從經濟上看,吉國對俄羅斯的依賴很大,超過50%的出口都是到莫斯科和哈薩克斯坦。
目前來看,中亞國家似乎還未形成強大的反對派勢力。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中亞研究專家錢宗旗說:“吉爾吉斯斯坦國內的反對派沒有像格魯吉亞的薩卡什維利、烏克蘭的尤先科那樣的領導人,聲望和影響力都還不夠。”
她說,反對派領導人大多不是現任政府高官,手中缺乏可用的行政資源。
華東師范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周敏凱進一步指出,俄羅斯對于烏克蘭和吉爾吉斯斯坦大選中的不同策略也將導致不同的結果。
莫斯科早早就參與到烏克蘭大選中,是一種“搶跑”,最終反而因為“違規”而導致被動。現在,他們雖然傾向于支持吉現政府,但已經吸取了烏克蘭選舉教訓,試圖在當局和反對派之間尋找平衡點。
今年1月底,普京接見阿卡耶夫的同時,俄聯邦安全會議秘書伊萬諾夫會見了吉反對黨“吉爾吉斯斯坦人民運動”領導人、前總理巴基耶夫。在俄吉兩國外長會晤之際,吉反對黨“祖國運動”主席、前外長奧通巴耶娃也在莫斯科展開“溝通解釋之旅”。
“俄羅斯只與通過合法選舉產生的吉爾吉斯斯坦國家領導人保持關系,決不會反對吉合法政權!倍砹_斯外長拉夫羅夫2月11日強調。
獨聯體名存實亡
盡管仍在“力戰”,但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的專家都有一個共識——從長遠看,俄羅斯對中亞國家影響式微是趨勢所在,獨聯體名存實亡已是不爭的事實。
華東師范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馮紹雷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僅從經濟方面而言,莫斯科在中亞已經“力不從心”,哈薩克斯坦目前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經相當于俄羅斯的97%。
在華東師范大學國際關系與地區發展研究院中亞問題專家強曉云看來,對于目前還處于貧困中的吉國來說,得到國外投資是最迫切的希望。據報道,吉爾吉斯斯坦國際戰略研究所所長曾坦言,吉國之所以曾允許美國飛機在該國的甘西基地起飛,是因為美國飛機每起飛一次,必須向吉國政府交納7000美元。
從這個意義上看,俄羅斯“后院起火”并不是個偶然事件。目前,克里姆林宮已把目光投向了2005年10月——那個時候,吉爾吉斯斯坦總統大選的謎底才真正揭曉。(黃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