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電影《狼犬丹尼》將在美國上映,之前由于主演李連杰在海報中被套上“狗項圈”,受到華人遷怒。他為何要接拍這部電影?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四月初,李連杰新片《狼犬丹尼》將在美國全面上映,這部電影注定要有反響。因為在其美國海報一出現時,由于畫面上李連杰被人踩在腳下,而且脖子上套著“狗項
圈”,引起華裔影迷一片嘩然,被認為有辱華傾向。發行方被迫撤掉了“腳”,但仍堅持留著脖子上的項圈。
這究竟是怎樣一部片子?它究竟能給李連杰帶來什么呢?
什么片必須帶狗項圈?
《狼犬丹尼》是法國著名電影人呂克·貝松監制、李連杰主演的法國動作驚悚片。
“這部影片主要圍繞丹尼(李連杰飾)展開,他從小被一個經營地下非法搏擊活動的黑社會頭目巴特囚禁,并且接受殘酷訓練,一次又一次在角斗士風格的搏擊賽事中贏得冠軍,為巴特賺了大量黑錢。但由于從小與世隔絕、過著狗一樣的舔血生活,只擁有孩童心智的丹尼除了成為殺人機器之外,對人性毫無概念,由于一次意外車禍,他的主人巴特陷入重度昏迷,丹尼遇到了一位年邁的盲人山姆(摩根·弗里曼飾),這位鋼琴調音師由于知道一個重大秘密而被黑社會追殺。在兩人的相處過程中,山姆漸漸贏得了丹尼的信任,并用音樂教丹尼認識世界與人性的美好……”
以上是《狼犬丹尼》(又名《猛獸出籠》)官方網站上的劇情簡介。本片由20世紀福克斯公司發行,導演是路易斯·萊特里爾,他曾執導舒淇主演的《非常人販》;袁和平擔任武術指導;呂克·貝松除擔任監制外,還照例干起編劇活計。該片預算達到4200萬美元,屬于標準商業大片。
美國版海報之所以堅持用脖子上的項圈,發行方稱是為和李連杰在電影中扮演受人奴役的“狼人”身份相符。
李連杰角色另類“轉型”
實際上,《狼犬丹尼》的法國版海報就沒有“腳”與“項圈”。而李連杰本人在公眾場合也沒有對美國版海報做出評論。相反,他很樂意與媒體分享在拍片過程中的心得,并大贊呂克·貝松與摩根·弗里曼。近日網上流傳該片之制作花絮照片,從中能看到李連杰在帶著項圈整理發型時露出的趣怪表情,應該可以推斷,李連杰也不太介意項圈一事。
對于《狼犬丹尼》海報引發的爭議,李連杰所屬的哥倫比亞公司認為,演員到了一定時間后將嘗試轉型,這是很普遍的做法。
李連杰自己則說:“我一直想拍一些特別的、從未拍過的片子。我曾向盧克·貝松表示,希望在電影上另辟蹊徑,讓動作在影片中為故事服務,同時傳達一個信息:暴力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他很贊同我的想法,并在幾天后就給我看了《狼犬丹尼》的劇本:一個男孩,被當作戰斗鷹犬而撫養長大,然后被音樂所拯救。我說‘OK,這的確是個挑戰,我接了’。”
當有記者問及他為何開始演文戲時,他說:“到目前為止,我在亞洲拍的電影里扮演的都是好人、武術高手還有英雄角色,在美國也是如此。這類電影我已經出演超過30部了,所以我開始換個口味……我想嘗試不同的角色,在屏幕上傳達更多感情。這就是為什么我在兩年后開始轉換戲路,比如《英雄》和《狼犬丹尼》。每部戲都需要我深入感受,而我確實也理解了劇本流露出的信息。從今以后,如果找不到感興趣的劇本,我就會一直等到它出現為止。”
專門揣摩狗的眼神
《狼犬丹尼》開拍前兩個月,制片公司特別為李連杰請了一位英國教師幫他鉆研演技,分析人物個性,尋找最好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甚至到動物園去看野獸,尤其研究憤怒的狗和溫馴小狗的眼神有何不同。
影片導演路易斯·特里爾接受法國一家雜志采訪時表示,這部電影絕對不同于李連杰以前拍的影片。在這部影片中,李連杰扮演的丹尼一開始沒有任何角色深度,但是越到后面,就越會體現人物的思想變化,這對于演技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據悉,片中還有一場李連杰痛哭流涕的戲,也極為少見。
另外,這部電影是自《龍之吻》之后,呂克·貝松與李連杰的第二次合作。呂克對于李連杰則更是贊賞不已:“他是一個了不起的演員,對自己電影人生作了一次顛覆。”由此可見,這部電影是李連杰為突破自己而犧牲形象之作。
法國媒體冷眼看待
相比廣大觀眾的熱情如火,法國媒體對于《狼犬丹尼》的評價則相當冷淡,讓人對李連杰這次轉型捏了一把汗。
《世界報》說:“武術的神奇顯然不是用來彈奏鋼琴的。這只是該片編劇呂克·貝松的虛偽而已,這種虛偽給這部超暴力的影片披上了一層人道主義寓言的外衣。”
《影視周刊》說:“即使是精彩的打斗場景也難以彌補這個英國制作的故事內容的空洞。”
《巴黎競賽畫報》說:“對于《狼犬丹尼》說什么好呢?盡管里面有故事,也有動作場面,但是無一可信。幸好武戲拍攝得尚算不錯,但這樣的超暴力電影已經不能觸動對此習以為常的年輕人了。”
(文 梁凱)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