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2005文化建設年,將是青島城市文化設施與文化內容建設取得大發展的一年。在日前舉行的2005青島文化建設年活動新聞發布會上,配合全市文化建設年的規劃思路,各區市的具體文化建設目標和舉措也顯山露水,呈現一派繁榮景象。
優勢資源重整出新
各區市已有的優勢文化資
源如何得以開發,加以重新整合利用?這成為2005年青島諸多自然條件豐厚的區市首要解決的問題。
2005年嶗山區將“挖掘嶗山文化的優勢和特色,做活文化資源整合利用的文章”作為區文化發展整體規劃中力求實現的四個目標之一。出版反映石老人傳說的連環畫、攝影畫冊;拍攝反映石老人傳說的MTV;將國際青年旅館引入石老人觀光園,這些舉措將用來豐富“石老人”的文化內涵,并對這一資源進行文化項目的包裝營銷。其次,利用嶗山豐富的文化積淀,在濱海大道周邊合適區域打造“嶗山文化一條街”,文化資源與旅游資源在這一項目中將可實現優勢互補。
膠南沿濱海東起靈山衛鎮、綿長70公里的海岸線將作為其優勢資源在2005年得以具體開發。膠南市將挖掘整合這一地區的文史資料和民間傳說,把原先分散的文化珍珠串聯成可資修飾妝容的項鏈———膠南文化長廊,體現地方文化特色的雕塑將成為這條長廊的一大標志。
深受儒家文化與墨家文化浸染的即墨市,其歷史文化的淵源也成為2005年重點得以挖掘和利用的優勢資源。2005年,以古縣衙的修復為核心的《即墨市古文化保護區規劃建設方案》將完成修訂和具體論證;田橫島祭海、小龍山廟會、馬山廟會、丈二山廟會等傳統民俗文化資源將整合為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節,節日文化活動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增強,又將帶動民俗旅游、民俗產品不斷創新。
文化產業明確主題
培植特色突出的文化產業項目,幾乎成為各區市普遍寫入2005年規劃中的一項重頭戲。值得一提的是,在2005年,各區市的文化產業發展方向和主題均得以充分明確。
開發區提出,將以影視傳媒文化產業為主題的薛家島開發作為青島市建設世界知名特色城市的突破點。以此為主題的“北京電影學院創意媒體學院”、“主題影視社區中心演藝館”、“海景花園酒店”等三個項目目前均已進入具體實施。
一直以開發創作農民畫見長的膠南市今年則在其“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的基礎上,確立了重點打造“大泥溝頭畫家村文化產業品牌”的目標。目前,一家民營畫院———青島綠澤畫院已投資1000多萬元,建成了6000平方米的畫室,并在法國和美國均設有銷售機構,繪畫作品全部出口至十幾個國家。而在新的規劃設想中,膠南市力圖將大泥溝村打造成一個名副其實的畫家村,并力爭通過三年時間,使其銷售收入達至6000萬元。
嶗山區在整合其自然優勢資源的基礎上,提出了構建區域性文化產業體系的構想:與今年陸續在區內開工建設的大項目銜接,共確定重點培育八大特色文化產業,包括生態文化產業、旅游文化產業、民俗文化產業、體育康體產業、文化娛樂產業、文化教育培訓產業、節慶會展產業和文化信息服務產業等。
公共服務設施先行
在發展文化產業的同時,健全服務公眾的公益性文化服務體系仍被視為各區市繁榮文化事業的一項重要內容。
四方區提出以推進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擴大文化服務覆蓋面的新舉措。2005年,通過加大投入、完善配套、整合、置換和資源共享等方式,四方區將改擴建31處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并大力實施“全國文化資源信息工程”,推進數字圖書館建設步伐;同時,將進一步建立健全區、街、居三級文化服務機構網絡;此外,四方區還將通過開放和共享盡可能多的文化設施,舉辦文化輔導、講座、培訓等形式,打造“播撒歡樂、以文育人”的文化服務品牌。
嶗山區公共服務體系的構建同樣是在設施建設的基礎上展開。以區文化館為中心、街道文化中心為骨干、社區文化中心為終端、民辦文化設施為輔助的文化設施網絡將作為重點項目,打造完成嶗山區10分鐘的基層文化服務圈;而以陽光圖書室、社區電子圖書室為內容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建設,也將促使社區“文化資源共享工程”的加快實施。區政府今年還將投資150萬元,新擴建十個市級先進標準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建十個電子圖書室,這些都將促進嶗山文化設施規模和使用率的大幅提升。(本報記者
李魏)